未特指的感觉障碍Unspecified Sensation disturbance
编码MB40.Z
关键词
索引词Sensation disturbance、未特指的感觉障碍、感觉障碍
缩写MB40Z、未特指感觉障碍
别名不明原因感觉异常、未知类型感觉障碍、非特指感觉障碍、Unspecified-Sensory-Disorder
未特指的感觉障碍(MB40.Z)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 金标准(确诊依据)
- 排他性诊断:通过全面检查排除所有已知特定病因(如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多发性硬化症、脊髓压迫症等)后,仍存在持续性感觉障碍症状。
- 神经电生理证据:肌电图(EMG)和神经传导速度(NCV)检查显示感觉神经功能异常,且无法归因于特定疾病。
-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标准)
- 持续性感觉异常:至少持续1个月以上的以下症状之一:
- 感觉减退(触觉/痛觉/温度觉阈值升高≥30%)
- 感觉过敏(轻微刺激引发疼痛,VAS评分≥6分)
- 自发性感觉异常(麻木、刺痛、蚁走感每日发作≥3次)
- 客观体征支持:体格检查发现以下至少一项:
- 浅感觉异常(棉签/针刺/冷热测试阳性)
- 深感觉障碍(音叉振动觉减退>50%或关节位置觉误差≥10°)
- 持续性感觉异常:至少持续1个月以上的以下症状之一:
-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依据)
- 症状分布特征:
- 手套-袜筒型分布(周围神经病变支持)
- 节段性或根性分布(脊髓病变支持)
- 伴随症状:
- 皮肤营养障碍(干燥/脱屑/毛发脱落)
- 自主神经症状(体位性低血压或汗液分泌异常)
- 实验室阈值:
- 维生素B12<150 pg/mL(提示代谢性病因)
- HbA1c≥6.5%(提示糖尿病关联)
- 症状分布特征:
二、辅助检查
-
检查项目树
mermaid graph TD A[初步评估] --> B[病史与体格检查] A --> C[实验室筛查] A --> D[电生理检查] B --> B1[感觉分布绘图] B --> B2[浅/深感觉定量测试] C --> C1[代谢指标:血糖/HbA1c/B12] C --> C2[免疫指标:ANA/抗神经抗体] D --> D1[神经传导速度 NCV] D --> D2[肌电图 EMG] D --> D3[体感诱发电位 SSEP] D --> E[影像学检查] E --> E1[MRI 脑/脊髓] E --> E2[CT 脊柱] -
判断逻辑
- 电生理检查(核心):
- NCV减慢(<40 m/s)→ 周围神经病变
- EMG纤颤电位 → 轴索损害
- SSEP潜伏期延长 → 中枢传导通路障碍
- 影像学定位:
- MRI脊髓T2高信号 → 脊髓空洞症/脱髓鞘
- CT椎管狭窄 → 压迫性神经根病
- 实验室关联:
- B12缺乏 + 对称性感觉障碍 → 代谢性神经病
- ANA阳性 + 多系统症状 → 自身免疫性病因
- 电生理检查(核心):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 异常阈值 | 临床意义 | 处理建议 |
---|---|---|---|
维生素B12 | <150 pg/mL | 提示巨幼细胞贫血性神经病,可致脊髓后索损害 | 补充B12(1000 μg/日肌注) |
HbA1c | ≥6.5% |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早期标志 | 强化血糖控制 + 神经修复治疗 |
神经传导速度(NCV) | 感觉神经<40 m/s | 脱髓鞘性神经病(如CIDP) | 免疫球蛋白/血浆置换 |
脑脊液蛋白 | >45 mg/dL | 提示神经根炎症(吉兰-巴雷综合征) | 结合电生理及临床表现确诊 |
ANA | ≥1:80 | 可能为结缔组织病相关神经病(如SLE) | 风湿免疫科会诊 + 抗核抗体谱扩展检查 |
血沉(ESR) | >20 mm/h(男) | 非特异性炎症活动,需排查血管炎性神经病 | 结合CRP及临床症状综合判断 |
>30 mm/h(女) |
四、总结
- 诊断核心:以排他性诊断为基础,结合持续性感觉症状(≥1个月)及客观体征(定量感觉测试异常)。
- 检查优先级:
- 电生理检查(NCV/EMG)定位病变性质(周围/中枢)
- 代谢与免疫筛查(血糖/B12/ANA)明确可逆性病因
- MRI用于排除结构性病变(肿瘤/脊髓压迫)
- 关键警示:若NCV/EMG正常但症状持续,需排查功能性感觉障碍(如躯体形式障碍)。
参考文献:
- WHO《国际疾病分类ICD-11临床描述与诊断指南》
- AAN《周围神经病诊断循证指南》(Neurology 2009)
- EFNS/PNS《慢性炎性脱髓鞘性神经病管理共识》(J Peripher Nerv Syst 2010)
- ADA《糖尿病神经病变诊疗标准》(Diabetes Care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