淤点Petechiae

更新时间:2025-06-19 01:33:52
编码ME64.3

关键词

索引词Petechiae、淤点、皮肤上的血斑、淤血点、皮下出血、皮肤出血
同义词Petechial haemorrhage、subcutaneous haemorrhage、cutaneous haemorrhage、blood spots on skin
别名皮肤出血点、皮下出血点、微小出血点、紫斑

淤点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1.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典型皮损特征
      • 皮肤/黏膜出现直径<2mm的离散性红紫色斑点
      • 按压不褪色(非苍白性)且无皮肤隆起
      • 无痛痒等主观症状
    • 实验室证据
      • 至少一项凝血功能异常:PT延长>3秒或APTT延长>10秒(排除抗凝治疗)
      • 或血小板计数<100×10⁹/L或血小板功能检测异常(如PFA-100闭合时间延长>30%)
  2. 支持条件(临床与病因依据)

    • 出血倾向表现
      • 伴鼻衄、牙龈自发出血或月经量增多
      • 术后/外伤后异常出血史
    • 基础疾病证据
      • 感染征象:发热>38℃+CRP>50mg/L
      • 自身免疫病特征:抗核抗体阳性(滴度≥1:160)或低补体血症
    • 特殊体征
      • Rumpel-Leede试验阳性(止血带加压5分钟后>10个新淤点)
  3. 阈值标准

    • 符合"必须条件"中皮损特征+实验室异常即可确诊
    • 若无实验室异常,需同时满足:
      • 典型皮损+两项支持条件(如出血倾向+基础疾病证据)
      • 排除药物性紫癜(近1月未使用抗凝/抗板药物)

二、辅助检查

检查项目树
mermaid graph TD A[初步评估] --> B[凝血功能检查] A --> C[血小板检测] B --> D[PT/APTT] B --> E[纤维蛋白原] C --> F[血小板计数] C --> G[血小板功能检测] A --> H[病因筛查] H --> I[感染指标:CRP/PCT/血培养] H --> J[自身免疫:ANA/补体] H --> K[血管评估:毛细血管镜]

判断逻辑

  1. 凝血功能(PT/APTT)

    • PT延长提示外源性凝血障碍(如维生素K缺乏)
    • APTT延长提示内源性凝血障碍(如血友病)
    • 关联性:若两者均延长→疑DIC或肝病性凝血障碍
  2. 血小板检测

    • 计数<50×10⁹/L→需骨髓穿刺排除血液病
    • PFA-100闭合时间延长→提示血小板功能缺陷(需ADP/胶原诱导试验验证)
  3. 病因筛查

    • CRP>100mg/L+发热→优先排查败血症
    • ANA阳性+低补体→指向系统性红斑狼疮
    • 毛细血管镜见扭曲扩张→提示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异常值 临床意义 处理建议
血小板计数 <100×10⁹/L 提示血小板减少症,见于ITP/白血病/DIC 骨髓穿刺+血小板抗体检测
PT >15秒(对照12秒) 外源性凝血障碍(维生素K缺乏/肝病) 静脉维生素K试验性治疗
APTT >40秒(对照30秒) 内源性凝血障碍(血友病/抗磷脂综合征) 凝血因子活性测定
纤维蛋白原 <1.5g/L DIC或严重肝病表现 D-二聚体检测+肝功评估
CRP >50mg/L 提示细菌感染或自身免疫活动期 血培养+自身抗体谱筛查
PFA-100 ADP诱导>180秒 血小板功能缺陷(如Bernard-Soulier综合征) 流式检测GPⅠb-Ⅸ复合体

四、总结

  • 确诊核心:典型皮损+实验室凝血/血小板异常
  • 病因甄别
    • 感染性淤点:CRP升高+发热→紧急血培养
    • 免疫性淤点:ANA阳性+补体降低→肾脏评估
  • 危急识别:广泛淤点伴意识障碍→需排除脑膜炎球菌血症(腰穿指征)

参考文献
《Williams Hematology》第10版(2021)、UpToDate临床决策系统(2024)、ISTH《血小板功能检测指南》(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