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特指的电生理功能障碍Other specified Impairment of electrophysiological functions

更新时间:2025-06-19 04:55:12
编码MC21.Y

关键词

索引词Impairment of electrophysiological functions、其他特指的电生理功能障碍、正常眼电图、正常EOG、眼电图中度损害、EOG中度损害、视网膜电图中度损害、ERG中度损害、视网膜电图极重度损害、ERG极重度损害、正常多焦视网膜电图、正常多焦ERG、多焦视网膜电图正常、多焦ERG正常、多焦视网膜电图中度损害、多焦ERG中度损害、多焦视网膜电图极重度损害、多焦ERG极重度损害、正常视觉诱发电位检查、正常VEP、VEP正常、视觉诱发电位检查正常、视觉诱发电位检查中度损害、VEP中度损害、视觉诱发电位极重度损害、VEP极重度损害、正常肌电图、正常EMG、肌电图中度损害、EMG中度损害、肌电图极重度损害
缩写其他特指电生理功能障碍、MC21Y
别名Other-specified-electrophysiological-function-disorder

其他特指的电生理功能障碍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1. 金标准(确诊依据)

    • 电生理检测特征性异常
      • 视网膜电图(ERG)显示a波和b波振幅显著降低(≥40%低于正常下限)或波形消失。
      • 视觉诱发电位(VEP)潜伏期延长(>115ms)或波形分化不良(P100波振幅降低≥30%)。
      • 眼电图(EOG)光峰/暗谷比值异常(<1.5)。
  2.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标准)

    • 电生理检测异常:至少1项核心电生理检查(ERG/VEP/EOG)符合上述金标准。
    • 视觉功能障碍症状:需满足≥2项典型症状(视力下降、夜盲症、色觉异常、视野缺损)。
    • 排除其他疾病:需排除青光眼、视网膜脱离、视神经炎等器质性疾病。
  3.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依据)

    • 病因学证据(满足任意1项):
      • 基因检测发现已知致病突变(如RPE65、RHO等)。
      • 血清学阳性(抗视网膜抗体≥1:80)。
      • 明确毒性暴露史(如氯喹使用>6个月)。
    • 影像学支持
      • OCT显示黄斑区视网膜外层结构紊乱(IS/OS层断裂)。
      • FFA见视网膜血管渗漏(非糖尿病性)。
  4. 阈值标准

    • 确诊:金标准 + 必须条件。
    • 高度疑似:必须条件 + ≥2项支持条件。

二、辅助检查

检查项目层次结构
mermaid graph TD A[电生理功能障碍评估] --> B[核心电生理检查] A --> C[病因学筛查] A --> D[结构损伤评估] B --> B1(ERG) B --> B2(VEP) B --> B3(EOG) C --> C1(基因检测) C --> C2(血清抗体) C --> C3(毒性物质筛查) D --> D1(OCT) D --> D2(FFA) D --> D3(眼底照相)

判断逻辑

  1. ERG
    • a波消失→ 光感受器损伤;b波降低→ 双极细胞功能障碍。
    • 需结合VEP:若ERG异常+VEP正常→病变局限于视网膜外层。
  2. VEP
    • 潜伏期延长>115ms→ 视神经传导障碍;振幅降低→ 视皮层处理异常。
    • 与ERG关联:ERG正常+VEP异常→病变在视神经及以上层面。
  3. OCT
    • IS/OS层断裂→ 光感受器结构破坏,可解释ERG的a波异常。
    • 黄斑水肿→ 需排查炎症或血管性病因。
  4. 基因检测
    • RHO突变阳性→ 支持遗传性视网膜病变,预测ERG进行性恶化。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异常值 临床意义 处理建议
ERG a波振幅 <50μV(全视野刺激) 视锥/视杆细胞外段功能障碍,提示遗传性视网膜病变或中毒性损伤 基因检测 + 毒性筛查
ERG b波振幅 <80μV(暗适应) 双极细胞层响应异常,见于视网膜血管阻塞或炎症 FFA/OCT评估结构损伤
VEP P100潜伏期 >115ms 视神经传导延迟,需鉴别多发性硬化或压迫性病变 脑部MRI + 神经科会诊
EOG光峰/暗谷比 <1.5 视网膜色素上皮离子转运障碍,提示Best病或药物毒性 停药评估 + 家族史调查
血清抗视网膜抗体 ≥1:80 自身免疫性视网膜病变(如CAR综合征) 免疫抑制剂治疗 + 肿瘤筛查
OCT中央视网膜厚度 >300μm 黄斑水肿,可加重电生理异常 抗VEGF治疗 + 病因控制

四、总结

  • 诊断核心:依赖特征性电生理异常(ERG/VEP/EOG)结合典型症状。
  • 辅助检查逻辑
    • 电生理检查定位损伤层面(视网膜/视神经/皮层)。
    • 影像学(OCT/FFA)验证结构损伤。
    • 病因学检查(基因/血清学)指导精准治疗。
  • 实验室预警
    • ERG b波持续降低→ 提示病情进展需干预。
    • VEP潜伏期进行性延长→ 需紧急排查脱髓鞘病变。

参考文献

  1. 国际临床视觉电生理学会(ISCEV)标准(2023)
  2. 《眼科电生理学诊断指南》(AAO, 2024)
  3. ICD-11 视觉系统疾病分类(WHO,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