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药的非结核分枝杆菌Antibiotic resistant 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um
编码MG52.01
关键词
索引词Antibiotic resistant 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um、耐药的非结核分枝杆菌
缩写NTM
别名耐药非典型分枝杆菌、耐药环境分枝杆菌、抗药性非结核型分枝杆菌
后配组 注:后配组是ICD-11中的组合模式,通过补充内容更精准描述疾病特征或致病原因。此处非完整版本,详细可自行查阅ICD11官网
具有病因
1B20 麻风病
1B20.1
多菌型麻风病1B20.20
I型麻风反应1B20.2
麻风反应1B20.3
麻风病并发症1B20.Z
未特指的麻风病1B20.0
少菌型麻风病1B20.21
II型麻风反应1B21 非结核分枝杆菌所致感染
1B21.4
胃肠道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1B21.2
皮肤的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1B21.2Y
其他特指的非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皮肤感染1B21.2Z
未特指的非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皮肤感染1B21.0
肺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1B21.Y
其他特指部位的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1B21.Z
未特指部位的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1B21.20
溃疡分枝杆菌感染1B21.3
播散性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1B21.1
非结核分枝杆菌性淋巴结炎耐药的非结核分枝杆菌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因说明
临床与医学定义
耐药的非结核分枝杆菌(Antibiotic resistant 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um, NTM)是指对一种或多种抗菌药物(包括抗结核药物)具有耐药性的除结核分枝杆菌和麻风分枝杆菌之外的其他分枝杆菌。这些微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包括土壤、水源以及生物体表面等,并且能够引起人体多个系统器官的感染。NTM病常见于免疫功能受损个体,但在免疫正常人群中亦可发生。
病因学特征
-
细菌特性:
- 耐药性非结核分枝杆菌具有高度的环境适应性和遗传异质性,可通过基因突变或水平转移获得耐药基因。
- 耐药性的形成与临床治疗中抗生素的不规范使用密切相关,尤其对利福平、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等NTM常用治疗药物易产生获得性耐药。
-
易感因素:
- 免疫抑制状态:HIV感染(CD4⁺ T细胞计数<50/μL)、实体器官移植受者、长期接受糖皮质激素或生物制剂治疗者。
- 结构性肺病:支气管扩张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纤维化等导致的黏液纤毛清除功能障碍。
- 医源性因素:手术创口、血管内导管置入、美容注射等侵入性操作造成的局部防御屏障破坏。
- 环境暴露:接触受污染的供水系统(如热水管道、淋浴喷头)、土壤气溶胶吸入等。
病理机制
-
感染途径:
- 主要经呼吸道吸入感染,其次通过皮肤黏膜破损处直接接种或消化道定植后播散。
-
组织损伤模式:
- 以慢性肉芽肿性炎症为主,病灶内可见坏死区域伴巨噬细胞聚集、淋巴细胞浸润及纤维化。快速生长型NTM(如脓肿分枝杆菌)易引发化脓性病变和软组织破坏。
- 免疫缺陷者常表现为播散性微结节病灶,累及肝、脾、骨髓等多器官。
-
免疫应答特点:
- 宿主Th1型免疫应答是控制感染的关键,但NTM可通过抑制溶酶体成熟、干扰抗原提呈等机制逃避免疫清除。
- 慢性感染中菌体生物膜的形成及持留菌的存在,导致治疗周期延长和复发风险增高。
临床表现
- 症状特征:
- 肺部感染:隐匿性起病,表现为持续≥3个月的咳嗽、咳黏液脓痰,伴低热、盗汗、进行性体重下降;影像学可见支气管扩张伴树芽征、多发性小结节。
- 皮肤软组织感染:局限性红斑、痛性皮下结节、窦道形成(如游泳池肉芽肿);快速生长型NTM感染可致术后切口迁延不愈。
- 播散性感染:多见于晚期艾滋病患者,表现为发热、肝脾肿大、全身淋巴结病及血细胞减少。
参考文献:《非结核分枝杆菌病诊断与处理指南》(2000年全国非典型分枝杆菌病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