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恐惧Fear of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更新时间:2025-05-27 23:47:34
编码MG24.1

关键词

索引词Fear of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恐惧、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恐惧
同义词fear of HIV -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缩写HIV恐惧、艾滋病恐惧
别名艾滋恐惧症、艾滋病恐慌、艾滋病焦虑、HIV恐惧症、HIV恐慌、HIV焦虑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恐惧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1.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符合ICD-11编码MG24.1:患者表现出对感染HIV的极度担忧和恐惧,这种恐惧达到焦虑障碍的程度,并显著影响个体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
    • 持续性焦虑和担忧:患者对感染HIV表现出持续性的担忧和恐惧,即使经过多次检测确认未感染。
    • 回避行为或过度筛查:避免去医院进行HIV检测,甚至拒绝所有形式的医疗照顾;或者相反地,频繁寻求不必要的筛查。
  2. 支持条件(临床与流行病学依据)

    • 情感症状
      • 持续性的紧张不安、恐慌发作。
    • 认知症状
      • 难以集中注意力,记忆力下降。
    • 躯体症状
      • 头痛、肌肉紧张、睡眠障碍等。
    • 心理评估异常
      • 通过焦虑量表评估,得分显著高于正常范围。
    • 生理指标
      • 自主神经系统激活的表现,如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
  3. 阈值标准

    • 符合“必须条件”中的任意一项即可确诊。
    • 若无明确的心理评估结果,需同时满足以下两项:
      • 持续性焦虑和担忧。
      • 回避行为或过度筛查。

二、辅助检查

  1. 心理评估工具

    • 焦虑量表评分
      •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明显增高(阳性率:约80%-90%)。
      • 贝克焦虑量表(BAI):评分明显增高(阳性率:约80%-90%)。
  2. 生理指标

    • 心电图(ECG)
      • 异常意义:显示心率加快、ST-T段改变等自主神经系统激活的表现(异常率:约50%-60%)。
  3. 神经影像学

    •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
      • 异常意义:在特定任务下,前扣带回、杏仁核等脑区活动增强(异常率:约30%-40%)。
  4. 认知功能评估

    • 注意力测试
      • 异常意义:注意力测试、记忆测试表现稍差(阳性率:约20%-30%)。
  5. 社会功能评估

    • 社会功能量表
      • 异常意义:社会功能量表评分显著低于正常范围,表明社会功能受损(阳性率:约60%-70%)。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1. 心理评估工具

    •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明显增高,提示严重焦虑症状。
    • 贝克焦虑量表(BAI):评分明显增高,提示严重焦虑症状。
  2. 生理指标

    • 心电图(ECG)
      • 心率加快:提示自主神经系统激活。
      • ST-T段改变:提示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3. 神经影像学

    •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
      • 前扣带回活动增强:提示情绪调节功能异常。
      • 杏仁核活动增强:提示情绪反应增强。
  4. 认知功能评估

    • 注意力测试:注意力和记忆力下降,提示认知功能轻度受损。

四、总结

  • 确诊核心依赖于患者的主观感受(持续性焦虑和担忧)和行为表现(回避行为或过度筛查),结合心理评估结果(焦虑量表评分)。
  • 辅助检查以心理评估工具(焦虑量表)、生理指标(心电图)和神经影像学(fMRI)为主,综合评估患者的焦虑程度和脑功能状态。
  • 实验室异常意义需综合解读,重点关联心理评估结果和生理指标的变化,以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

权威依据:《国际疾病分类第11版》(ICD-11)、《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相关心理学及精神病理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