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皮肤血管畸形Unspecified Malformations involving cutaneous blood vessels

更新时间:2025-06-18 20:03:12
编码EF2Z

关键词

索引词Malformations involving cutaneous blood vessels、未特指的皮肤血管畸形
缩写未特指皮肤血管畸形、未特指皮肤-血管畸形
别名不明原因皮肤血管畸形、未分类皮肤血管畸形、未知类型皮肤血管畸形

未特指的皮肤血管畸形(EF2Z)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金标准(确诊依据)

  1. 组织病理学检查
    • 皮肤活检显示异常血管结构(管壁平滑肌细胞缺失/紊乱、内皮细胞异常增殖)
    • 免疫组化证实血管内皮标志物(CD31、CD34)阳性,排除肿瘤性病变

必须条件(核心确诊依据)

  1. 先天性病变特征
    • 出生时或儿童期出现,随身体比例增长(非自行消退)
  2. 典型临床表现
    • 皮肤红斑/紫色斑块(边界不规则,按压部分褪色)
    • 病变区域可压缩性(质地柔软,压力解除后复原)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依据)

  1. 影像学证据
    • 超声显示低流速血流信号(静脉畸形)或搏动性血流(动脉成分)
    • MRI-T2加权像高信号伴强化(敏感性>90%)
  2. 功能异常
    • 局部皮温升高(较周围皮肤温差≥1℃)
    • 自发性疼痛或触压痛(VAS评分≥3分)
  3. 进展性特征
    • 青春期体积增大(性激素受体阳性)
    • 反复出血或溃疡(年发生率>10%)

阈值标准

  • 满足 金标准 或同时满足 所有必须条件+≥2项支持条件 即可确诊

二、辅助检查

检查项目树

一级评估 → 临床检查(皮损特征+触诊)
├─阳性 → 二级影像学
│ ├─超声(首选) → 异常 → 确诊
│ ├─MRI(深部病变) → 异常 → 确诊
│ └─CT(骨侵蚀可疑)
└─不典型 → 三级活检(金标准)

判断逻辑

  1. 超声检查
    • 低流速血流(<5 cm/s):支持静脉畸形,需排除淋巴畸形
    • 高流速/搏动信号:提示动脉成分,需血管造影进一步评估
  2. MRI检查
    • T2高信号+强化:确诊血管畸形(敏感性95%)
    • 流空效应:提示动静脉瘘(需DSA介入)
  3. 病理活检
    • 管腔大小不一+肌层缺陷:确诊结构异常
    • GLUT1阴性:区别于婴儿血管瘤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1. 凝血功能
    • D-二聚体升高(>0.5 mg/L):提示局部凝血激活,需抗凝治疗
    • 纤维蛋白原降低(<2 g/L):警惕Kasabach-Merritt现象(急诊处理)
  2. 炎症标志物
    • CRP升高(>10 mg/L):提示继发感染或炎症反应
  3. 基因检测
    • PIK3CA/TEK突变阳性:支持靶向治疗(如mTOR抑制剂)
  4. 激素受体检测
    • ER/PR阳性:解释青春期进展,指导抗激素治疗

四、诊断流程要点

  1. 优先影像学:超声/MRI评估血流动力学和病变范围
  2. 活检指征:不典型病变、疑似恶性肿瘤或治疗前评估
  3. 鉴别重点
    • 婴儿血管瘤(GLUT1+,自行消退)
    • Kaposi肉瘤(HHV-8+,免疫抑制病史)

参考文献

  • ISSVA《脉管异常分类(2022版)》
  • 《血管瘤与脉管畸形诊断与治疗》(第3版,2023)
  • ICD-11编码EF2Z诊断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