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婴儿尿布皮肤病Unspecified Infantile napkin dermatoses

更新时间:2025-06-18 16:27:08
编码EH40.1Z

关键词

索引词Infantile napkin dermatoses、未特指的婴儿尿布皮肤病、婴儿尿布皮肤病、napkin dermatosis [No translation available]、diaper dermatosis [No translation available]
缩写婴儿尿布疹、尿布皮炎
别名diaper-rash-in-infants、infant-diaper-dermatitis、nappy-rash

未特指的婴儿尿布皮肤病 (EH40.1Z) 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1. 金标准(确诊依据)

    • 典型临床表现:尿布覆盖区域(臀部、会阴、腹股沟)出现边界清晰的红斑、丘疹或糜烂,排除其他特异性皮肤疾病(如脂溢性皮炎、银屑病、先天性鱼鳞病)。
  2. 必须条件

    • 皮肤病变特征
      • 尿布区域红斑或丘疹,伴或不伴糜烂/渗出。
      • 病变分布与尿布接触区域高度一致。
    • 排除其他疾病
      • 无全身性皮疹或其他器官受累表现(如发热、淋巴结肿大)。
  3. 支持条件

    • 继发感染证据
      • 脓疱、黄白色分泌物或卫星状丘疹(念珠菌感染特征)。
      • 分泌物培养阳性(细菌或真菌)。
    • 高危因素
      • 近期腹泻、尿布更换频率低(≤3次/日)、使用刺激性护理产品。
  4. 阈值标准

    • 符合“必须条件”且排除其他特异性皮肤病即可临床诊断。
    • 若存在继发感染体征(如脓疱、卫星状皮疹),需结合病原学检测结果。

二、辅助检查

  1. 检查项目树

    ┌─ 体格检查(皮肤病变评估)
    │ └─ 病变范围、形态、渗出物观察
    ├─ 病原学检测
    │ ├─ 真菌镜检(KOH湿片)
    │ └─ 细菌培养(分泌物/拭子)
    └─ 实验室检查
    ├─ 血常规(仅限疑似全身感染)
    └─ 血清CRP(炎症评估)

  2. 判断逻辑

    • 真菌镜检
      • 阳性(假菌丝或芽生孢子):提示念珠菌感染,需启动抗真菌治疗(如2%咪康唑乳膏)。
      • 阴性:优先考虑刺激性皮炎,加强皮肤护理。
    • 细菌培养
      • 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阳性:需局部抗生素(如莫匹罗星软膏)。
    • 血常规
      • 白细胞>15×10⁹/L且中性粒细胞升高:提示细菌性全身感染,需口服/静脉抗生素。

三、实验室参考值的异常意义

  1. 病原学检测

    • 真菌镜检阳性:特异性提示念珠菌感染,需抗真菌治疗(疗程7-14天)。
    • 细菌培养阳性:若伴脓疱或渗出,提示继发细菌感染,需局部或全身抗生素治疗。
  2. 血常规

    • 白细胞>15×10⁹/L:提示全身性细菌感染,需进一步评估发热或败血症风险。
    • 中性粒细胞比例>70%:支持细菌感染,需结合临床表现调整治疗。
  3. C反应蛋白(CRP)

    • CRP>10 mg/L:提示显著炎症反应,需排查继发感染或合并其他疾病。

四、总结

  • 诊断核心:基于典型皮损分布与形态,排除特异性皮肤病。
  • 检查重点
    • 继发感染时需病原学检测指导治疗。
    • 血常规/CRP仅用于评估全身感染风险。
  • 治疗原则:以皮肤屏障修复为主(氧化锌软膏),继发感染时针对性抗微生物治疗。

参考文献

  1. AAP《儿童皮肤病诊疗指南》(2023版)
  2. 《临床皮肤病学》(第12版,Jean L. Bolognia主编)
  3. UpToDate: "Diaper dermatitis"(2024年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