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疱性表皮松解症Unspecified Genetically-determined epidermolysis bullosa
编码EC3Z
关键词
索引词Genetically-determined epidermolysis bullosa、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缩写EB、Epidermolysis-bullosa
别名先天性疱疮
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B)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
金标准(确诊依据):
- 基因检测阳性:
- 检出已知EB致病基因的致病性突变(如KRT5/KRT14、COL7A1、LAMA3等),需通过Sanger测序或二代测序验证。
- 皮肤活检病理诊断:
- 透射电镜明确水疱形成层次(表皮内/透明板/致密板下),准确率>95%。
- 免疫荧光检测显示关键结构蛋白缺失(如Ⅶ型胶原阴性提示DEB)。
- 基因检测阳性:
-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依据):
- 典型临床表现:
- 机械性摩擦后反复出现皮肤水疱/血疱(>90%病例)。
- 特征性瘢痕形成(萎缩性瘢痕、粟丘疹)。
- 家族史:
- 常染色体显性/隐性遗传模式(阳性家族史支持诊断)。
- 典型临床表现:
-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依据):
- 亚型特异性表现:
- EBS:掌跖角化过度(阈值:角化厚度>2mm)。
- JEB:牙釉质发育不良(阈值:>50%牙齿受累)。
- DEB:假性并指畸形(阈值:≥2个手指融合)。
- 血清学指标:
- 慢性贫血(血红蛋白<100g/L)。
- 炎症标志物升高(CRP>10mg/L)。
- 亚型特异性表现:
二、辅助检查项目树
mermaid graph TD A[大疱性表皮松解症诊断] --> B[临床评估] A --> C[实验室检查] A --> D[影像学检查] B --> B1[皮肤水疱分布图] B --> B2[瘢痕特征记录] C --> C1[基因检测] C --> C2[皮肤活检] C2 --> C2a[透射电镜] C2 --> C2b[免疫荧光] C --> C3[血液检查] D --> D1[X线骨骼评估] D --> D2[食管钡餐造影]
判断逻辑
-
基因检测:
- 解读:检出已知致病基因突变可确诊亚型;阴性结果需结合蛋白表达分析排除新突变。
- 与其他检查关系:优先于皮肤活检,尤其对新生儿早期诊断。
-
皮肤活检:
- 透射电镜:
- 水疱位于基底层→EBS;位于透明板→JEB;致密板下→DEB。
- 免疫荧光:
- Ⅶ型胶原缺失→DEB;层粘连蛋白332缺失→JEB。
- 透射电镜:
-
影像学检查:
- X线手部摄片:
- 指骨融合/骨质疏松→提示RDEB(特异性>85%)。
- 食管造影:
- 狭窄段长度>3cm→需营养干预。
- X线手部摄片: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
基因检测:
- 意义:明确亚型分类和遗传咨询;检出新突变需功能验证。
-
血液检查:
- 血红蛋白<100g/L:
- 提示慢性贫血(RDEB发生率80%),需铁剂补充和营养支持。
- 白蛋白<30g/L:
- 提示蛋白质丢失性肠病(DEB亚型),需高蛋白饮食。
- 血红蛋白<100g/L:
-
炎症标志物:
- CRP>20mg/L:
- 提示继发感染或炎症活动,需抗生素治疗。
- CRP>20mg/L:
-
皮肤活检特殊染色:
- Ⅳ型胶原断裂:
- 支持JEB诊断(敏感性90%)。
- Ⅳ型胶原断裂:
四、诊断流程总结
- 确诊路径:临床表现+基因检测/皮肤活检(金标准)。
- 关键鉴别:
- 获得性大疱性皮肤病:通过直接免疫荧光排除(IgG沉积阴性)。
- 大疱性类天疱疮:嗜酸性粒细胞浸润(EB无此特征)。
-
亚型判断重点: 亚型 核心鉴别特征 EBS 掌跖角化+甲正常 JEB 牙釉质缺陷+牙龈增生 DEB 萎缩性瘢痕+假性并指
参考文献:
- Fine JD et al. J Am Acad Dermatol 2014
- Has C et al. Nat Rev Dis Primers 2020
- 《遗传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诊疗共识》(中华皮肤科杂志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