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特指的系统性疾病引起的瘙痒症Other specified Pruritus due to systemic disorder
编码EC90.1Y
关键词
索引词Pruritus due to systemic disorder、其他特指的系统性疾病引起的瘙痒症、内分泌或代谢紊乱引起的瘙痒症、糖尿病引起的瘙痒症、铁缺乏引起的瘙痒症、甲状腺疾病引起的瘙痒症、骨髓增生性或淋巴组织增生性疾患引起的瘙痒症、霍奇金淋巴瘤引起的瘙痒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引起的瘙痒症
缩写OTSDIP、其他特指系统性疾病瘙痒症
别名系统性瘙痒、内脏疾病相关性瘙痒、Visceral-Disease-Associated-Pruritus、系统性疾病引发的皮肤瘙痒、内科疾病相关的皮肤瘙痒
其他特指的系统性疾病引起的瘙痒症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 金标准(确诊依据):
- 原发系统性疾病的确诊证据:
- 必须明确诊断导致瘙痒的特定系统性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疾病、淋巴瘤等),符合该疾病的国际诊断标准。
- 瘙痒与系统性疾病的时间关联:
- 瘙痒症状出现在系统性疾病确诊后或与疾病活动期同步,且随原发病治疗缓解而减轻。
- 原发系统性疾病的确诊证据:
-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要素):
- 排除性诊断:
- 排除胆汁淤积性、尿毒症性、血液透析相关性瘙痒症。
- 排除原发性皮肤病(如湿疹、银屑病)引起的瘙痒。
- 典型瘙痒特征:
- 无原发性皮损的持续性瘙痒(>6周)。
- 瘙痒分布与系统性疾病相关(如糖尿病相关瘙痒多见于四肢)。
- 排除性诊断:
-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依据):
- 实验室异常阈值:
- 糖尿病:HbA1c ≥6.5% 或空腹血糖≥7.0 mmol/L。
- 甲状腺疾病:TSH <0.4 mIU/L(甲亢)或 >4.0 mIU/L(甲减)。
- 缺铁性贫血:血清铁蛋白 <15 μg/L。
- 特征性伴随症状:
- 夜间瘙痒加重(影响睡眠)。
- 皮肤干燥/苔藓样变(抓挠后继发改变)。
- 实验室异常阈值:
二、辅助检查
-
检查项目树:
mermaid graph TD A[瘙痒症初筛] --> B(基础实验室检查) A --> C(靶向系统性疾病检查) B --> B1[血常规] B --> B2[肝肾功能] B --> B3[空腹血糖] B --> B4[甲状腺功能] C --> C1[铁代谢] --> C1a[血清铁] & C1b[铁蛋白] C --> C2[肿瘤筛查] --> C2a[LDH] & C2b[β2微球蛋白] C --> C3[自身抗体] --> C3a[ANA] & C3b[ENA] A --> D[影像学检查] D --> D1[腹部超声] D --> D2[胸部CT] -
判断逻辑:
- 基础实验室检查:
- 异常结果(如血糖↑、TSH↑)提示需深入检查对应系统疾病。
- 靶向检查:
- 铁蛋白↓需排查缺铁性贫血;LDH↑+β2微球蛋白↑需怀疑淋巴瘤。
- 影像学:
- 腹部超声发现淋巴结肿大支持淋巴增殖性疾病诊断。
- 结果关联:
- 甲状腺功能异常+皮肤干燥 → 指向甲状腺疾病相关瘙痒。
- 基础实验室检查: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
代谢指标:
- HbA1c ≥6.5%:提示糖尿病神经损伤可能诱发瘙痒,需强化血糖控制。
- TSH异常:甲亢/甲减导致皮肤代谢紊乱,需内分泌科干预。
-
血液学指标:
- 铁蛋白 <15 μg/L:缺铁导致皮肤屏障破坏,需补铁治疗并排查消化道失血。
- LDH >250 U/L + β2微球蛋白 >3.5 mg/L:提示淋巴瘤可能,需骨髓活检。
-
炎症标志物:
- CRP >10 mg/L:提示系统性炎症活动,可能加剧瘙痒,需抗炎治疗。
-
自身抗体:
- ANA阳性(滴度≥1:80):提示自身免疫性疾病(如SLE),需免疫抑制剂治疗。
-
皮肤活检:
- 无特异性皮炎改变:支持系统性疾病继发瘙痒,排除原发性皮肤病。
四、总结
- 诊断核心:需双重确认——① 明确系统性疾病存在;② 建立瘙痒与原发病的因果时序关系。
- 检查策略:阶梯式推进:基础筛查 → 靶向检查 → 影像学验证。
- 关键鉴别:铁代谢异常(缺铁)、甲状腺功能紊乱(甲亢/甲减)、肿瘤标志物(淋巴瘤)是重点排查方向。
参考文献:
- WHO《瘙痒症诊疗国际指南》(2023)
- 《内科学原理》(Harrison's Principles of Internal Medicine, 21st ed.)
- EADV《系统性疾病相关皮肤表现共识》(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