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物引起的的皮肤异物反应Foreign body reaction to inorganic matter in the skin

更新时间:2025-06-18 11:54:37
编码EH93.1

关键词

索引词Foreign body reaction to inorganic matter in the skin、无机物引起的的皮肤异物反应、二氧化硅肉芽肿、二氧化硅引起的异物性肉芽肿、滑石粉肉芽肿、皮肤缝合肉芽肿、缝合肉芽肿,皮肤、油性肉芽肿、脂肪肉芽肿、石蜡瘤
缩写无机物皮肤异物反应、无机异物皮肤反应
别名无机物质引起的皮肤炎症、无机颗粒导致的皮肤反应、无机物引起的皮肤肉芽肿、无机物导致的皮肤慢性炎症

无机物引起的皮肤异物反应(EH93.1)的核心症状与体征


症状(主观感受)

典型症状

  1. 局部疼痛或压痛
    • 常见(60%-80%),尤其是异物刺激神经末梢或合并感染时,表现为钝痛或压痛。
  2. 瘙痒
    • 较常见(30%-50%),与慢性炎症或免疫反应相关,常见于硅胶或石蜡瘤等异物反应。
  3. 异物感
    • 高发(70%-90%),患者常主诉皮下硬结或“颗粒感”,尤其在活动部位(如关节周围)。

非典型症状

  1. 皮肤紧绷感
    • 较少见(10%-20%),多见于大范围异物沉积(如油性肉芽肿)。
  2. 活动受限
    • 低(5%-15%),见于深部异物导致的纤维化或瘢痕挛缩。

体征(客观检测结果)

典型体征

  1. 肉芽肿性结节
    • 高(80%-95%),表现为边界清晰的红色或紫红色皮下结节,质地坚硬,直径多介于0.5-3 cm(如二氧化硅肉芽肿)。
  2. 色素沉着
    • 常见(50%-70%),尤其见于长期存在的异物反应(如纹身颜料残留)。
  3. 瘘管或溃疡形成
    • 较少见(10%-25%),多见于感染性并发症或异物持续刺激(如缝合线肉芽肿)。

非典型体征

  1. 瘢痕样硬化
    • 低(5%-15%),长期未处理的石蜡瘤或硅胶沉积可导致皮肤硬化。
  2. 多发性卫星灶
    • 罕见(<5%),异物迁移或播散时可见周围散在小结节。

影像学与实验室特征

  1. 组织病理学
    • 肉芽肿结构(检出率:90%-100%):镜下可见巨噬细胞、多核巨细胞围绕异物颗粒,伴纤维组织增生。
    • 异物颗粒沉积(如二氧化硅、滑石粉等):偏振光显微镜下呈双折射性(特异性高,但仅部分无机物有此特性)。
  2. 影像学表现
    • 超声检查:显示不均匀低回声结节伴后方声影(敏感性约60%-80%)。
    • X线/CT:仅可检测金属类异物(如铝、锆),对非金属无机物(如硅胶)敏感性低。
  3. 实验室检查
    • 无特异性血清标志物:常规炎症指标(如CRP、ESR)通常正常或轻度升高(20%-30%)。

参考文献

  1. 《Dermatology》(4th Edition):无机物肉芽肿的病理特征与临床表现。
  2.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二氧化硅肉芽肿的流行病学研究(2022年)。
  3. 《皮肤病理学》:异物反应的免疫组化与超微结构分析。

注:临床表现因异物类型、沉积深度及病程长短差异显著。职业暴露(如矿工接触二氧化硅)患者更易出现多发性结节;美容注射(如硅胶填充)相关病例常表现为缓慢进展的硬化性斑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