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异物肉芽肿Foreign body granuloma of skin

更新时间:2025-06-18 10:35:44
编码EH93.3

关键词

索引词Foreign body granuloma of skin、皮肤异物肉芽肿
缩写FBG、异物肉芽肿
别名皮肤异物性肉芽肿、皮肤异物反应性肉芽肿、皮肤异物结节、皮肤异物炎症结节、皮肤慢性异物反应、皮下异物肉芽肿、皮肤异物炎性肉芽肿

(EH93.3) 皮肤异物肉芽肿的核心症状与体征


症状(主观感受)

典型症状

  1. 局部红肿
    • 病变部位的皮肤出现红肿,这是由于炎症反应导致的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60%-80%)。
  2. 疼痛
    • 部分患者会感到病变部位的疼痛,疼痛程度可轻可重,可能为隐痛、胀痛或刺痛(40%-60%)。
  3. 瘙痒
    • 有些患者会有瘙痒感,尤其在炎症活跃期(30%-50%)。
  4. 色素沉着
    • 局部皮肤可能出现色素沉着,颜色可呈红色或紫红,亦可为正常肤色(50%-70%)。

非典型症状

  1. 功能障碍
    • 如果异物肉芽肿发生在关节、肌肉等部位,可能会影响相应部位的功能(10%-20%)。
  2. 囊肿突然增大
    • 表皮囊肿破裂引起的异物肉芽肿表现为囊肿突然增大、红肿、疼痛(10%-20%)。

体征(客观检测结果)

典型体征

  1. 丘疹和结节
    • 皮肤上出现丘疹、结节,质地较硬,边界通常不太清晰(70%-90%)。
  2. 斑块
    • 可见斑块形成,有时伴有色素沉着(50%-70%)。
  3. 溃疡
    • 如果病情较为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可能会导致局部皮肤或黏膜的溃疡(10%-20%)。

非典型体征

  1. 肿胀
    • 局部皮肤肿胀,触诊时可感觉到硬块(30%-50%)。
  2. 表皮囊肿破裂
    • 囊肿破裂后可能有液体或脓液排出(10%-20%)。

实验室与影像学特征

  1. 组织病理学检查
    • 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病变以异物为中心,周围有多量巨噬细胞、异物巨细胞、成纤维细胞和淋巴细胞等包绕,形成结节状病灶(80%-90%)。
  2. 皮肤镜检
    • 皮肤镜检可以观察到病变部位的详细结构,有助于诊断(70%-80%)。
  3. 影像学检查
    • X线、超声或CT等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确定异物的位置和大小,尤其是对于深部异物(50%-70%)。

注:临床表现因异物的种类、性质及侵入方式而异。异物肉芽肿的好发部位包括手足及暴露部位。从异物进入人体到发生皮损的时间一般较长(从几周到几十年不等)。及时清除异物后,一般预后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