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性、情境性性欲低下障碍Hypoactive sexual desire dysfunction, lifelong, situational
编码HA00.1
关键词
索引词Hypoactive sexual desire dysfunction, lifelong, situational、终身性、情境性性欲低下障碍、终身性、情境性性欲减退障碍
别名终身性情境性性欲低下、情境性终身性性欲减退、长期特定情境下的性欲低下、长期特定条件下的性欲减退
后配组 注:后配组是ICD-11中的组合模式,通过补充内容更精准描述疾病特征或致病原因。此处非完整版本,详细可自行查阅ICD11官网
关联情况
HA40 性功能障碍和性交痛疾患的病因学因素
HA40.Y
其他特指的性功能障碍和性交痛疾患的病因学因素HA40.4
与人际关系因素相关的病因学考虑HA40.0
与疾病、损伤或手术或放疗影响有关的病因因素HA40.1
与心理或行为因素(包括精神障碍)有关的病因因素HA40.2
与使用精神活性物质或药物有关的病因因素HA40.3
与缺乏知识或经验有关的病因因素HA40.5
与文化因素有关的病因因素终身性、情境性性欲低下障碍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因说明
临床与医学定义
终身性、情境性性欲低下障碍是一种特定类型的性功能障碍,归类于性欲低下障碍之下。患者从开始进行相关性活动起就始终经历性欲低下的问题,并且这种现象在某些情境下或与某些伴侣一起时尤为明显,而在其他情况下则没有表现出显著的性欲减退。该障碍强调了性欲低下的情境特异性,而非全面性的性欲下降。
病因学特征
-
心理因素:
- 情感联结缺失:对于某些伴侣的情感疏远或者缺乏亲密感是导致情境性性欲低下的常见原因之一。
- 心理创伤经历:早期或近期遭遇过与性相关的负面事件(如性虐待)可能会造成个体在特定条件下对性活动产生恐惧或排斥情绪。
- 关系质量差:夫妻间沟通不良、信任度下降等关系问题也会影响双方之间正常的性欲望表达。
-
生理因素:
- 激素水平变化:睾酮或其他生殖激素水平异常可能直接影响性欲调节机制。
- 慢性疾病状态:患有长期消耗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人群更容易出现性功能障碍。
- 药物副作用:某些抗抑郁药(如SSRIs)、抗高血压药物等可能通过神经递质作用抑制性冲动。
-
社会文化背景:
- 性别角色刻板印象:受到传统性别观念束缚,个体可能压抑符合自身需求的性表达方式。
- 性教育缺乏:性健康知识的系统性缺失导致部分人群无法正确识别和应对正常的性欲波动。
病理机制
- 神经生物学研究显示,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功能异常可能破坏性欲的神经内分泌调节。
- 边缘系统(包括杏仁核)与奖赏通路(腹侧被盖区至伏隔核)的协调障碍可能影响性动机形成。
- 多巴胺能系统激活不足与5-羟色胺能系统过度活跃的神经递质失衡,已被证实与性欲抑制状态密切相关。
临床表现
- 持续性性欲缺失:在特定情境或伴侣关系中持续表现出生理/心理层面的性兴趣缺乏。
- 条件性回避行为:对可能引发性互动的场景表现出主动逃避倾向。
- 继发性心理困扰:因无法达到预期性表现而产生焦虑、自尊受损等情绪问题,可能进一步恶化性功能状态。
参考文献:
- 《性健康相关情况分类》ICD-11
- 《性功能障碍诊断与治疗指南》(国际性医学学会)
- 相关领域最新研究论文和综述文章
请注意,以上内容基于当前可获得的高质量信息资源整理而成,具体诊疗建议请咨询专业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