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慢性鼻窦炎Unspecified Chronic rhinosinusitis
编码CA0A.Z
关键词
索引词Chronic rhinosinusitis、未特指的慢性鼻窦炎、慢性鼻窦炎、鼻窦脓肿NOS、鼻窦死骨片NOS、鼻窦疾病NOS、鼻窦化脓NOS、鼻窦炎症NOS、鼻窦感染NOS、窦瘘NOS、鼻窦积脓NOS、鼻窦炎、慢性鼻窦炎NOS、未特指的鼻窦炎 [possible translation]、(鼻)窦疾病 [possible translation]、(鼻)窦退化 [possible translation]、(鼻)窦积脓 [possible translation]、(鼻)窦肉芽肿 [possible translation]、炎性窦道 [possible translation]、炎症性穿孔 [possible translation]、窦旁脓肿 [possible translation]、(鼻)窦积脓、炎症性穿孔、炎性窦道、窦旁脓肿、(鼻)窦疾病、未特指的鼻窦炎、(鼻)窦退化、(鼻)窦肉芽肿
缩写CRS
别名长期鼻窦炎、慢鼻窦炎
未特指的慢性鼻窦炎(CA0A.Z)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症状持续时间:鼻塞、黏脓性鼻涕、面部胀痛或嗅觉减退等症状持续≥12周。
- 客观影像学证据:鼻窦CT冠状位扫描显示至少1个鼻窦存在以下异常:
- 黏膜增厚≥4mm。
- 窦腔浑浊或液平面。
-
支持条件(补充依据):
- 鼻内镜检查阳性:中鼻道或嗅裂可见黏脓性分泌物或息肉样变。
- 病原学证据:鼻窦穿刺液培养出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或PCR检测到真菌(需排除真菌性鼻窦炎)。
- 炎症标志物:血清CRP>10 mg/L或鼻分泌物嗜酸性粒细胞比例>10%(提示2型炎症)。
-
排除标准:
- 需排除真菌性鼻窦炎、牙源性鼻窦炎、全身性疾病(如肉芽肿性多血管炎)及肿瘤。
二、辅助检查
-
检查项目树:
┌───────────────┐
│ 初步评估(必选) │
├─鼻内镜检查 │
├─鼻窦CT(冠状位+轴位) │
└───────────────┘
↓
┌───────────────┐
│ 病原学检查(可选) │
├─鼻窦穿刺培养 │
├─分子生物学检测(PCR) │
└───────────────┘
↓
┌───────────────┐
│ 免疫学评估(特殊人群) │
├─血清IgG亚类检测 │
├─过敏原筛查(sIgE) │
└───────────────┘ -
判断逻辑:
- 鼻内镜检查:
- 中鼻道脓性分泌物→提示前组鼻窦炎;嗅裂脓性分泌物→提示后组鼻窦炎。
- 发现息肉→需结合CT评估是否合并鼻息肉病。
- CT扫描:
- 窦口鼻道复合体阻塞→提示解剖因素导致的引流障碍。
- 黏膜增厚但无骨质破坏→支持慢性炎症,排除肿瘤。
- 病原学检查:
- 细菌培养阳性→指导抗生素选择(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 PCR检出真菌DNA→需组织病理学确认是否为侵袭性感染。
- 鼻内镜检查:
三、实验室参考值的异常意义
-
病原学检测:
- 细菌培养阳性率30%-50%:阴性结果不能排除诊断,需结合临床。
- 曲霉菌抗原检测阳性:需警惕真菌球型鼻窦炎(影像学见钙化灶)。
-
炎症标志物:
- CRP>20 mg/L:提示急性加重或并发症(如眶蜂窝织炎)。
- 鼻分泌物嗜酸性粒细胞>15%:可能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敏感。
-
免疫学指标:
- IgG2亚类缺乏:增加反复感染风险,需考虑免疫替代治疗。
- HLA-DQ2/8阳性:提示合并乳糜泻可能(需筛查抗组织转谷氨酰胺酶抗体)。
四、诊断流程总结
- 核心诊断路径:症状+CT证据为主,病原学检查仅用于复杂或治疗抵抗病例。
- 关键鉴别点:
- 单侧恶臭鼻涕→优先排除牙源性感染或真菌性鼻窦炎。
- 快速视力下降→紧急排查眶内或颅内并发症。
参考文献:
- EPOS 2020(European Position Paper on Rhinosinusitis and Nasal Polyps)
- IDSA 2012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for Acute Bacterial Rhinosinusitis
- 《中国慢性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