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慢性细支气管炎Unspecified Chronic bronchiolitis
编码CA26.Z
关键词
索引词Chronic bronchiolitis、未特指的慢性细支气管炎、慢性细支气管炎
缩写COPD、慢性-细支气管炎
别名老慢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支、长期-咳嗽-病
未特指的慢性细支气管炎(CA26.Z)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持续性呼吸道症状:咳嗽、咳痰持续≥3个月/年,且连续2年以上。
- 影像学特征:胸部HRCT显示细支气管壁增厚(管壁厚度>1 mm)、树芽征或小叶中心结节。
-
支持条件(临床与排除性依据):
- 肺功能异常:FEV1/FVC≥70%但存在弥散功能下降(DLCO<80%预计值),或混合性通气障碍。
- 排除其他疾病:需排除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哮喘、支气管扩张症、肺结核等。
-
阈值标准:
- 确诊:必须条件两项均满足+至少一项支持条件。
- 高度疑诊:仅满足必须条件时,需动态随访HRCT(间隔3-6个月)显示病变进展。
二、辅助检查
-
影像学检查树:
└─胸部影像学
├─胸部X线(初筛):肺纹理增粗/模糊
└─胸部HRCT(确诊关键)
├─细支气管壁增厚
├─树芽征(黏液栓征)
└─马赛克灌注(空气潴留)- 判断逻辑:
- 树芽征提示细支气管黏液嵌塞,需与感染性细支气管炎鉴别(动态随访2周无吸收)。
- 马赛克灌注需结合肺功能(阻塞性病变区域低灌注)。
- 判断逻辑:
-
肺功能检查树:
└─肺功能测试
├─通气功能:FEV1/FVC≥70%但FEV1<80%预计值
└─弥散功能:DLCO下降(<80%预计值)- 判断逻辑:FEV1/FVC正常但存在弥散障碍提示小气道病变合并肺实质损伤。
-
痰液分析树:
└─痰液检查
├─细胞学:中性粒细胞>80%(急性加重期)
└─微生物培养: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阳性(指导抗生素选择)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
血液检查:
- 中性粒细胞升高(>7.5×10⁹/L):提示细菌性急性加重,需启动抗生素治疗。
- CRP>10 mg/L:反映炎症活动度,>50 mg/L需警惕合并肺炎。
-
血清标志物:
- α1-抗胰蛋白酶<11 μmol/L:提示遗传缺陷型细支气管炎,需替代治疗。
- IgE正常:可与哮喘鉴别(哮喘患者常升高)。
-
动脉血气分析:
- PaO₂<60 mmHg:提示呼吸衰竭,需氧疗支持。
- PaCO₂>45 mmHg:晚期患者可出现Ⅱ型呼吸衰竭。
四、总结
- 诊断核心:症状持续性+HRCT特征性表现,需严格排除COPD/哮喘。
- 检查策略:HRCT为确诊基石,肺功能用于评估损伤类型,痰培养指导治疗。
- 关键鉴别:树芽征需与感染性细支气管炎区分(后者4周内吸收)。
参考文献:
- Global Initiative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 (GOLD) 2024
- ATS/ERS共识声明:小气道疾病诊断标准(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23)
-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咳嗽诊治指南》202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