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特指的慢性鼻窦炎Other specified Chronic rhinosinusitis

更新时间:2025-06-18 21:41:46
编码CA0A.Y

关键词

索引词Chronic rhinosinusitis、其他特指的慢性鼻窦炎、慢性上颌窦炎、上颌窦炎 [possible translation]、鼻上颌窦炎 [possible translation]、上颌窦炎NOS [possible translation]、云状窦 [possible translation]、上颌窦炎、上颌窦炎NOS、云状窦、鼻上颌窦炎、慢性上颌窦积脓、上颌窦积脓、慢性上颌窦感染、上颌窦感染、慢性上颌窦化脓、上颌窦化脓、窦坏死、上颌窦脓肿、上颌瘘、上颌窦瘘、上颌窦颊瘘、牙槽上颌窦瘘、口腔上颌窦瘘、慢性额窦炎、额窦炎 [possible translation]、额窦炎NOS [possible translation]、额窦炎、额窦炎NOS、慢性额窦积脓、额窦积脓、额窦脓肿、额窦瘘、额窦化脓、慢性筛窦炎、筛窦炎 [possible translation]、筛骨炎 [possible translation]、筛窦炎、筛骨炎、慢性筛骨积脓、筛骨积脓、筛骨坏死、筛窦脓肿、筛骨脓肿、筛骨化脓、筛骨感染、筛骨瘘、慢性蝶窦炎、蝶窦炎 [possible translation]、蝶骨炎 [possible translation]、蝶窦炎、蝶骨炎、慢性蝶窦积脓、蝶窦积脓、慢性蝶窦化脓、蝶窦化脓、蝶窦脓肿、蝶骨脓肿、蝶骨感染、慢性全鼻窦炎、全鼻窦炎NOS [possible translation]、全鼻窦炎 [possible translation]、鼻窦炎累及全鼻窦 [possible translation]、鼻窦炎累及全鼻窦、全鼻窦炎、全鼻窦炎NOS、变应性曲霉菌性鼻窦炎、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累及多个鼻窦但不累及全鼻窦炎的慢性鼻窦炎、副鼻窦脓肿、慢性副鼻窦脓肿、副鼻窦骨脓肿、副鼻窦积脓、慢性副鼻窦积脓、副鼻窦感染、慢性副鼻窦感染、副鼻窦瘘、副鼻窦化脓、慢性副鼻窦化脓、鼻甲鞘膜积脓、慢性鼻窦脓肿、鼻窦脓肿、慢性鼻窦积脓、鼻窦积脓、慢性鼻窦感染、慢性鼻窦化脓、鼻窦瘘、副鼻窦炎症
缩写CRS
别名慢性鼻窦炎

其他特指的慢性鼻窦炎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1. 金标准(确诊依据)

    • 鼻窦CT扫描:显示特定鼻窦(上颌窦/额窦/筛窦/蝶窦)黏膜增厚≥4mm或窦腔浑浊,伴骨壁完整
    • 鼻内镜检查:直接观察到脓性分泌物从特定窦口流出,或窦口阻塞伴黏膜息肉样变
  2.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标准)

    • 持续症状≥12周
    • 至少满足2项主要症状
      • 鼻塞(持续性/交替性)
      • 脓性前/后鼻漏
      • 面部疼痛/压迫感(特定窦区)
      • 嗅觉减退/丧失
    • 客观体征证据(符合任一项):
      • 鼻内镜见中鼻道脓性分泌物
      • 鼻黏膜充血水肿(鼻甲与中隔间距≤2mm)
  3.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依据)

    • 病原学支持:鼻窦分泌物培养阳性(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厌氧菌检出率>10^3 CFU/mL)
    • 炎症标志物
      • 血清CRP >8 mg/L
      • 鼻分泌物嗜酸性粒细胞>10%/HPF
    • 过敏证据:皮肤点刺试验或sIgE阳性(尘螨/花粉等)
    • 解剖异常:CT证实鼻中隔偏曲>5mm或中鼻甲反向弯曲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体系] --> B[影像学检查] A --> C[内镜检查] A --> D[功能评估] A --> E[病原学检测]

B --> B1(鼻窦CT扫描) B --> B2(MRI)

C --> C1(前鼻镜) C --> C2(鼻内镜) C --> C3(电子鼻咽镜)

D --> D1(嗅觉功能测试) D --> D2(鼻阻力测定)

E --> E1(细菌培养+药敏) E --> E2(PCR检测) E --> E3(真菌涂片)

判断逻辑:

  1. 影像学检查

    • CT扫描
      • 黏膜增厚>4mm:提示慢性炎症(特异性92%)
      • 骨壁硬化/增厚:鉴别真菌性鼻窦炎
      • 优先选择冠状位+轴位薄层扫描(1mm层厚)
    • MRI
      • T2高信号黏液栓:提示分泌物滞留
      • 黏膜强化:鉴别肿瘤(敏感性95%)
  2. 内镜检查

    • 鼻内镜分级
      • Lund-Kennedy评分≥4分(息肉/水肿/分泌物各2分)支持诊断
      • 中鼻道脓性引流:定位病变鼻窦(如脓液来自中鼻道→前组鼻窦炎)
  3. 功能评估

    • 嗅觉测试
      • T&T嗅觉计识别阈值>5.0:提示嗅神经损伤
      • UPSIT评分<30:需排除颅内病变
  4. 病原学检测

    • 培养流程
      • 鼻内镜引导下窦口取样→需氧+厌氧培养→药敏试验
      • 注意:鼻腔拭子假阳性率>40%,需窦口直接取样
    • 分子检测
      • 16S rRNA PCR:阴性可基本排除细菌性感染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参考范围 异常意义 处理建议
血常规 WBC 4-10×10⁹/L 中性粒细胞>75%:提示急性感染叠加
嗜酸粒细胞>5%:提示变态反应性炎症
急性期加用抗生素
考虑抗IgE治疗
C反应蛋白(CRP) <3 mg/L >8 mg/L:炎症活动期
>20 mg/L:需排查全身并发症
监测炎症程度
评估生物制剂使用指征
鼻分泌物细胞学 嗜酸粒细胞<5% >10%:嗜酸性粒细胞性鼻窦炎(EoCRS)
中性粒细胞为主:细菌性感染
EoCRS:糖皮质激素鼻喷剂
细菌性:抗生素
IgE检测 总IgE<100 IU/mL 特异性sIgE阳性:明确过敏原
总IgE>200 IU/mL:提示变态反应参与
过敏原回避
免疫治疗评估
鼻窦穿刺培养 无菌生长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0³ CFU/mL:致病菌定植
厌氧菌阳性:提示慢性感染灶
根据药敏选择抗生素
疗程≥4周

四、诊断路径总结

  1. 初筛:症状持续>12周 + 2项主要症状 → 前鼻镜检查
  2. 二级评估:鼻内镜发现脓性分泌物/黏膜水肿 → 鼻窦CT扫描
  3. 病因鉴别
    • 嗜酸粒细胞增高 → 抗IgE治疗
    • 细菌培养阳性 → 靶向抗生素
    • 解剖异常 → 手术评估
  4. 难治性病例:MRI排除真菌感染/肿瘤,血清IgE检测评估免疫疗法

参考文献

  • EPOS 2020(European Position Paper on Rhinosinusitis)
  • IDSA 2015(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
  • 《中国慢性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