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已知或可疑的未特指的盆腔器官异常给予的孕产妇医疗Unspecified Maternal care for abnormality of pelvic organs
编码JA84.Z
关键词
索引词Maternal care for abnormality of pelvic organs、为已知或可疑的未特指的盆腔器官异常给予的孕产妇医疗、为已知或可疑盆腔器官异常给予的孕产妇医疗、为未特指孕期的未特指的盆腔器官异常给予的孕产妇医疗、为盆腔器官异常给予的孕产妇医疗、maternal care for known or suspected abnormality of pelvic organs [No translation available]
缩写MZPQGY
别名盆腔器官异常孕产妇医疗、盆腔器官异常孕妇管理、盆腔器官异常妊娠管理
后配组 注:后配组是ICD-11中的组合模式,通过补充内容更精准描述疾病特征或致病原因。此处非完整版本,详细可自行查阅ICD11官网
关联情况
2E66 宫颈原位癌
2E66.Y
其他特指的宫颈原位癌2E66.Z
未特指的宫颈原位癌2E66.2
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2C77 宫颈恶性肿瘤
2C77.Y
其他特指的宫颈恶性肿瘤2C77.Z
未特指的宫颈恶性肿瘤2C77.3
宫颈神经内分泌癌2C77.0
宫颈鳞状细胞癌2C77.2
宫颈腺鳞癌2C77.1
宫颈腺癌GA18 获得性卵巢异常
GA18.7
获得性卵巢或输卵管萎缩GA18.0
卵巢滤泡囊肿GA18.Y
其他特指的获得性卵巢异常GA18.Z
未特指的获得性卵巢异常GA18.6
其他或未特指的卵巢囊肿GA18.2
卵泡膜黄素化囊肿GA18.5
卵巢、卵巢蒂或输卵管扭转GA18.1
黄体囊肿GA18.4
卵巢旁囊肿GC40 盆腔器官脱垂
GC40.33
不完全性子宫脱垂伴阴道前后壁脱垂GC40.30
不完全性子宫阴道脱垂GC40.10
不完全性阴道后壁脱垂GC40.36
完全性子宫脱垂伴阴道后壁脱垂GC40.3
子宫阴道脱垂GC40.3Z
未特指的子宫阴道脱垂GC40.Z
未特指的盆腔器官脱垂GC40.00
不完全性阴道前壁脱垂GC40.6
与盆腔器官脱垂有关的功能性膀胱疾患GC40.6Y
其他特指的与盆腔器官脱垂有关的功能性膀胱疾患GC40.6Z
未特指的与盆腔器官脱垂有关的功能性膀胱疾患GC40.4
盆底肌破裂GC40.4Y
其他特指的盆底肌破裂GC40.4Z
未特指的盆底肌破裂GC40.40
肛提肌从耻骨联合撕脱GC40.31
不完全性子宫脱垂伴阴道前壁脱垂GC40.0
阴道前壁脱垂GC40.0Z
未特指的阴道前壁脱垂GC40.37
完全性子宫脱垂伴阴道前后壁脱垂GC40.60
膀胱过度活动症,与盆腔器官脱垂相关GC40.50
与盆腔脏器脱垂相关的压力性尿失禁GC40.32
不完全性子宫脱垂伴阴道后壁脱垂GC40.53
与盆腔脏器脱垂相关的充溢性尿失禁GC40.52
与盆腔脏器脱垂相关的混合性尿失禁GC40.01
阴道前壁完全性脱垂GC40.35
完全性子宫脱垂伴阴道前壁脱垂GC40.51
与盆腔脏器脱垂相关的急迫性尿失禁GC40.54
尿失禁伴盆腔器官脱垂,其他方面未特指GC40.2
阴道顶端脱垂GC40.2Z
未特指的阴道顶端脱垂GC40.11
完全性阴道后壁脱垂GC40.20
不完全性阴道壁顶端脱垂GC40.34
完全性子宫阴道脱垂GC40.5
与盆腔脏器脱垂相关的尿失禁GC40.21
完全性阴道壁顶端脱垂GC40.1
阴道后壁脱垂GC40.1Z
未特指的阴道后壁脱垂GA17 获得性输卵管异常
GA17.Y
其他特指的获得性输卵管异常GA17.Z
未特指的获得性输卵管异常GA17.4
峡部结节性输卵管炎GA17.3
输卵管积血GA17.2
输卵管积水GA17.0
获得性输卵管伞旁囊肿GA17.1
输卵管伞端粘连2F31 子宫良性非间叶性肿瘤
2F31.1
子宫体良性非间叶性肿瘤2F31.0
子宫颈良性非间叶性肿瘤2F31.2
子宫其他部位良性非间叶性肿瘤GA15 获得性宫颈异常
GA15.6
宫颈机能不全GA15.2
纳氏囊肿GA15.3
宫颈陈旧性裂伤GA15.1
宫颈糜烂或外翻GA15.0
宫颈息肉GA15.7
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GA15.Y
其他特指的获得性宫颈异常GA15.Z
未特指的获得性宫颈异常GA15.4
宫颈缩窄或狭窄GA15.5
宫颈肥厚性延长为已知或可疑的未特指的盆腔器官异常给予的孕产妇医疗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特征说明
临床与医学定义
为已知或可疑的未特指的盆腔器官异常给予的孕产妇医疗(ICD-11编码:JA84.Z),是指在妊娠期间针对已经确认存在或者怀疑存在的任何一种盆腔器官(如子宫、卵巢、输卵管等)结构或功能上的不正常情况而进行的一系列监测、评估和管理措施。这些异常可能包括但不限于肿瘤、先天性畸形、手术后遗症以及其他可能导致不良妊娠结局的问题。
病因学特征
-
多种因素导致的解剖学变化:
- 子宫肌瘤、腺肌病等良性肿瘤可引起宫腔形态改变,影响胚胎着床及胎儿发育。
- 先天性生殖道畸形如双角子宫、纵隔子宫等,增加了早产、流产的风险。
- 既往子宫或阴道手术史(例如剖宫产术)遗留下的瘢痕组织,可能会增加再次怀孕时发生子宫破裂的可能性。
- 阴道闭锁或狭窄等先天性缺陷会妨碍自然分娩过程。
- 宫颈机能不全表现为宫颈过早开放,易造成晚期流产或极早期早产。
-
激素水平波动引起的生理状态改变:
- 卵巢相关疾病如多囊卵巢综合症通过干扰正常排卵机制间接影响妊娠维持。
- 输卵管炎症或损伤阻碍精子与卵子结合,提高异位妊娠的概率。
病理机制
-
子宫内环境受扰:
- 肿瘤压迫周围组织,改变子宫腔形状,限制胎儿生长空间。
- 子宫形态异常限制了胎儿充分伸展的空间,增加了早产风险。
- 剖宫产术后形成的薄弱区可能成为后续妊娠中子宫破裂的高危区域。
-
宫颈支持力下降:
- 宫颈机能不全状态下,缺乏足够的闭合力来保持宫颈口紧闭直至足月,从而导致习惯性流产或早产现象频发。
-
分娩路径障碍:
- 阴道先天性或后天性闭锁/狭窄问题直接影响到顺产的成功率;极端情况下需转为剖腹产以保证安全。
临床表现
- 症状多样且非特异性:
- 患者可能表现出下腹部疼痛、异常阴道出血等症状;但也有部分病例无明显自觉不适,在常规孕期检查中偶然发现。
- 根据具体类型不同,临床表现也会有所差异。比如,患有子宫肌瘤的孕妇可能出现腹部膨隆感以及尿频;而宫颈机能不全则更多表现为中期妊娠期突然出现腹痛伴有少量阴道流血。
参考文献:上述信息整理自多个权威医学资源平台提供的资料,并依据现有科学共识编撰而成。具体引用条目未列出,但内容均基于可靠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