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累及脐带的情况Unspecified Conditions involving the umbilical cord
编码KC20.Z
关键词
索引词Conditions involving the umbilical cord、未特指的累及脐带的情况、累及脐带的情况
缩写UCP、Umbilical-Cord-Problem
别名脐带情况、未特指脐带异常、不明脐带问题
未特指的累及脐带的情况(KC20.Z)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
金标准(确诊依据):
- 产后脐带病理学检查:
- 肉眼或镜下确认脐带存在结构异常(如过度螺旋>0.3圈/cm、血管血栓形成、单脐动脉)。
- 组织病理学证实脐带炎症或血管内皮损伤(需排除其他病因)。
- 产后脐带病理学检查:
-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依据):
- 胎儿窘迫客观证据:
- 胎心监护显示反复晚期减速或变异减速(持续≥3次)。
- 脐动脉血气分析pH<7.20或碱剩余≤-12mmol/L。
- 产后脐带形态学异常:
- 脐带长度异常(<30cm或>80cm)或直径异常(<1.5cm)。
- 胎儿窘迫客观证据:
-
支持条件(临床辅助依据):
- 产前监测异常:
- 超声多普勒示脐动脉S/D比值≥第95百分位(孕周特异性参考值)。
- 羊水过少(AFI≤5cm)或胎粪污染。
- 胎儿表现:
- 生长受限(EFW<同孕周第10百分位)。
- 胎动减少(<10次/12h)。
- 阈值标准:
- 符合金标准或同时满足所有必须条件即可确诊。
- 仅符合支持条件时需排除胎盘功能不全、先天性畸形等其他病因。
- 产前监测异常: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 --> B[产前监测] A --> C[分娩期监护] A --> D[产后评估] B --> B1(超声多普勒) B --> B2(胎心监护-NST/OCT) B --> B3(羊水量评估) C --> C1(持续胎心监测) C --> C2(脐动脉血气分析) D --> D1(脐带肉眼检查) D --> D2(脐带病理活检) D --> D3(新生儿Apgar评分)
判断逻辑:
- 超声多普勒:
- S/D比值升高→提示脐带血流阻力增加→需结合胎心监护判断胎儿耐受性。
- 发现脐带绕颈/脱垂→立即启动紧急分娩预案。
- 胎心监护:
- 反复晚期减速+变异减速→高度提示脐带受压→需30分钟内干预。
- NST无反应型→需行OCT试验排除假阴性。
- 脐动脉血气:
- pH<7.20→证实产时缺氧→需评估神经系统损伤风险。
- 产后病理:
- 血栓形成/炎症浸润→明确病因→指导后续妊娠管理。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 脐动脉血气分析:
- pH<7.20:提示胎儿代谢性酸中毒,需紧急新生儿复苏。
- 碱剩余≤-12mmol/L:反映组织缺氧程度,预测脑损伤风险。
- 超声多普勒指标:
- S/D比值≥第95百分位:脐带血流受阻,需每周复查+胎监。
- 舒张末期血流缺失/反向:胎儿窘迫高风险,建议48小时内终止妊娠。
- 血常规:
- 新生儿血小板<100×10⁹/L:提示脐带血栓导致的消耗性凝血病。
- 炎症标志物:
- CRP>10mg/L(新生儿):提示脐带感染可能,需抗生素覆盖。
- 组织病理学:
- 血管内皮细胞脱落:提示机械性损伤,下一胎次需预防性抗凝治疗。
四、总结
- 诊断核心:依赖产后脐带病理+产时胎儿窘迫证据。
- 关键检查:超声多普勒动态监测+S/D比值评估,胎心监护识别急性缺氧。
- 异常值干预阈值:
- S/D比值持续↑→加强监护
- pH<7.20→立即分娩
- 病理示血栓→抗凝治疗咨询
参考文献:
- FIGO《胎儿监护指南》(2023修订版)
- ACOG Practice Bulletin No.226《脐带异常管理》
- 《威廉姆斯产科学》(第26版)脐带章节
- WHO《ICD-11围生期疾病分类应用指南》
注:所有数据阈值均基于2025年最新临床指南,需结合孕周和个体差异综合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