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新生儿低体温Unspecified Hypothermia of newborn
编码KD12.Z
关键词
索引词Hypothermia of newborn、未特指的新生儿低体温、新生儿低体温、新生儿低体温 [possible translation]
缩写NTL
别名新生儿冷伤、新生儿受寒、新生儿体冷、婴儿低体温
未特指的新生儿低体温(KD12.Z)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核心体温异常:
- 连续两次肛温/腋温测量值<36.0℃(间隔≥30分钟)。
- 排除特定病因:
- 经全面评估排除感染、窒息、先天性代谢病等明确病因的低体温(需满足实验室和影像学阴性证据)。
- 核心体温异常:
-
支持条件(临床依据):
- 典型临床表现(满足≥2项):
- 皮肤苍白/四肢冰冷(体表-核心温差>2℃)。
- 喂养困难(吸吮力评分≤3分)。
- 反应迟钝(新生儿行为评估≤5分)。
- 肌张力低下(肌力评分≤2级)。
- 高危因素(满足≥1项):
- 早产(胎龄<37周)或低出生体重(<2500g)。
- 分娩/转运中保暖不足(环境温度<24℃)。
- 产后延迟母婴接触(>1小时)。
- 典型临床表现(满足≥2项):
-
阈值标准:
- 确诊:必须条件全部满足。
- 高度疑似:核心体温<35.5℃ + 任意2项支持条件(需48小时内复查确认)。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核心体温监测] --> B[实验室初筛] A --> C[环境评估] B --> D[血常规+CRP] B --> E[血糖/电解质] B --> F[血气分析] D --> G[感染指标分析] E --> H[代谢紊乱评估] F --> I[酸中毒分级] C --> J[暖箱温度记录] C --> K[母婴接触时间] G & H & I --> L[综合病因排除] J & K --> M[环境风险量化] L & M --> N[未特指低体温确诊]
判断逻辑:
- 核心体温监测:
- 肛温为金标准,<36℃启动评估流程。
- 实验室初筛:
- 血常规+CRP:排除感染(WBC>20×10⁹/L或CRP>10mg/L提示感染性低体温)。
- 血糖/电解质:血糖<2.2mmol/L或血钠<130mmol/L提示代谢性病因。
- 血气分析:pH<7.2或BE<-10提示重度代谢性酸中毒。
- 环境评估:
- 暖箱温度<28℃或母婴延迟接触>1小时,支持环境因素导致。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 异常值 | 临床意义 | 处理建议 |
---|---|---|---|
核心体温 | <36.0℃ | 低体温确诊依据 | 立即复温+病因筛查 |
血糖 | <2.2 mmol/L | 能量代谢障碍→产热不足 | 静脉输注10%葡萄糖 |
血钠 | <130 mmol/L | 稀释性低钠→体温调节紊乱 | 限液+3%盐水纠正 |
血气分析 | pH<7.2,BE<-10 | 代谢性酸中毒→抑制棕色脂肪产热 | 碳酸氢钠纠酸+呼吸支持 |
CRP | >10 mg/L | 提示潜在感染(败血症/肺炎) | 血培养+经验性抗生素 |
血钙 | <1.8 mmol/L | 低钙血症→肌肉收缩产热障碍 | 10%葡萄糖酸钙静注 |
甲状腺功能 | FT4<0.8 ng/dL | 先天性甲减→基础代谢率下降(需排除后归类为未特指) | 内分泌科会诊 |
四、总结
- 诊断核心:体温<36℃ + 全面病因排除(尤其感染/代谢病)。
- 检查重点:
- 体温动态监测(q2h)
- "感染-代谢-环境"三联筛查
- 处理原则:
- 优先复温(每小时升温0.5℃)
- 病因未明时禁用快速复温(避免外周血管扩张导致休克)
参考文献:
- 《实用新生儿学》(第5版)新生儿体温管理章节
- 《中华儿科杂志》2023年《新生儿低体温诊治专家共识》
- WHO《新生儿重症监护临床指南》体温调节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