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胎儿或新生儿真菌性感染Unspecified Fungal infection of fetus or newborn
编码KA63.Z
关键词
索引词Fungal infection of fetus or newborn、未特指的胎儿或新生儿真菌性感染、胎儿或新生儿真菌感染
缩写未特指胎儿或新生儿真菌感染、未特指新生儿真菌感染、未特指胎儿真菌感染
别名新生儿不明原因真菌感染、胎儿不明原因真菌感染、新生儿未知真菌感染、胎儿未知真菌感染、未明新生儿真菌感染、未明胎儿真菌感染、不明确新生儿真菌感染、不明确胎儿真菌感染、不明新生儿真菌感染、不明胎儿真菌感染
后配组 注:后配组是ICD-11中的组合模式,通过补充内容更精准描述疾病特征或致病原因。此处非完整版本,详细可自行查阅ICD11官网
临床表现
1F2A 组织胞浆菌病
1F2A.Y其他特指的组织胞浆菌病1F2A.Z未特指的组织胞浆菌病1F2A.0肺组织胞浆菌病1F2A.1非洲组织胞浆菌病1F25 球孢子菌病
1F25.0肺球孢子菌病1F25.Z未特指的球孢子菌病1F25.00急性肺球孢子菌病1F25.12球孢子菌脑膜炎1F25.10播散性球孢子菌病1F25.11原发性皮肤球孢子菌病1F25.1胸外球孢子菌病1F25.1Y其他特指的肺外球孢子菌病1F25.1Z未特指的胸外球孢子菌病1F25.01慢性肺球孢子菌病1F25.01耳霉病1F2L 伊蒙菌病
1F2L.1肺不育大孢子菌病1F2L.Y其他特指的伊蒙菌病1F2L.Z未特指的伊蒙菌病1F2L.0播散性大孢子菌病1F2L.0着色芽生菌病1F2L.0毛霉病1F28 皮肤癣菌病
1F28.0头皮皮肤癣菌病1F28.4脓癣1F28.1指甲皮肤癣菌病1F28.Y其他特指的皮肤癣菌病1F28.Z皮肤癣菌病,未特指的1F28.2足部皮肤癣菌病1F28.5播散性皮肤真菌病1F28.3阴股部皮肤癣菌病1F28.3真菌性足菌肿1F20 曲霉病
1F20.14曲霉性支气管炎1F20.0侵袭性曲霉病1F20.0Y其他特指部位的侵袭性曲霉病1F20.0Z未特指的侵袭性曲霉病1F20.11副鼻窦慢性曲霉病1F20.15曲霉菌性阻塞性气管支气管炎1F20.Z未特指的曲霉病1F20.01侵袭性大脑曲霉病1F20.1非侵袭性曲霉病1F20.1Y其他特指的非侵袭性曲霉病1F20.1Z未特指的非侵袭性曲霉病1F20.13扁桃体曲霉病1F20.02播散性曲霉病1F20.00消化道侵袭性曲霉病1F20.12慢性肺曲霉病1F20.10耳曲霉病1F20.10其他特指的真菌病1F20.10未特指的真菌病1F20.10芽生菌病1F23 念珠菌病
1F23.16耳念珠菌病1F23.2胃肠道念珠菌病1F23.10外阴阴道念珠菌病1F23.31肺念珠菌病1F23.Y其他特指的念珠菌病1F23.Z未特指的念珠菌病1F23.3全身性或侵袭性念珠菌病1F23.3Y其他特指的全身性或侵袭性念珠菌病1F23.3Z未特指的全身性或侵袭性念珠菌病1F23.30念珠菌脑膜炎1F23.14慢性黏膜皮肤念珠菌病1F23.1皮肤或黏膜念珠菌病1F23.1Y其他特指部位的皮肤或黏膜念珠菌病1F23.1Z未特指的皮肤或黏膜念珠菌病1F23.12念珠菌性间擦疹1F23.11念珠菌龟头包皮炎1F23.0唇或口腔黏膜念珠菌病1F23.13指甲或甲周念珠菌病1F23.15播散性皮肤念珠菌病1F23.15胃肠蛙粪真菌病1F2E 副球孢子菌病
1F2E.0肺副球孢子菌病1F2E.Y其他特指的副球孢子菌病1F2E.Z未特指的副球孢子菌病1F2E.1播散性副球孢子菌病1F27 隐球菌病
1F27.0肺隐球菌病1F27.2播散性隐球菌病1F27.Y其他特指的隐球菌病1F27.Z未特指的隐球菌病1F27.1大脑隐球菌病1F27.10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1F2G 肺孢子虫病
1F2G.0肺的肺孢子菌病1F2G.Z未特指的肺孢子虫病1F2D 非皮肤癣菌性浅部皮肤真菌病
1F2D.1马拉色菌毛囊炎1F2D.5非皮肤真菌所致甲真菌病1F2D.4掌黑癣1F2D.3黑癣1F2D.2白癣1F2D.Y其他特指的非皮肤癣菌性浅部皮肤真菌病1F2D.Z未特指的非皮肤癣菌性浅部皮肤真菌病1F2D.0花斑癣1F2D.0暗色丝孢霉病1F2D.0洛博芽生菌病1F2J 孢子丝菌病
1F2J.2肺孢子丝菌病1F2J.1固定型皮肤孢子丝菌病1F2J.Y其他特指的孢子丝菌病1F2J.Z未特指的孢子丝菌病1F2J.0淋巴皮肤孢子丝菌病1F2J.3播散性孢子丝菌病1F2J.3篮状菌病1F2J.3真菌性肠感染1F2J.3赛多孢子菌病未特指的胎儿或新生儿真菌性感染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因说明
临床与医学定义
未特指的胎儿或新生儿真菌性感染是指在围生期(妊娠28周至出生后7天内)发生的,由真菌引起但具体病原体未明确的一类感染。这类感染可累及胎儿或新生儿的皮肤、黏膜、肺部、血液系统等器官,临床表现和严重程度因感染部位及宿主免疫状态而异。
病因学特征
-
宿主因素:
- 免疫系统不成熟:胎儿及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的免疫防御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易受真菌侵袭。
- 菌群失调:新生儿出生后广谱抗生素或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可能破坏正常菌群平衡,增加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风险。
-
环境因素:
- 医院环境暴露: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内的医疗设备(如呼吸机、留置导管)可能成为真菌污染的潜在来源。
- 垂直传播:若母亲产道存在真菌定植(如念珠菌感染),分娩过程中可能通过直接接触传播给新生儿。
-
医源性因素:
- 侵入性操作: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脐动脉/中心静脉导管置入等操作可能破坏皮肤或黏膜屏障,为真菌侵入创造条件。
- 长期广谱抗生素使用:抑制细菌性共生菌群,导致真菌过度增殖。
病理机制
-
局部定植与侵袭:
- 真菌通过皮肤破损、黏膜或导管接口等途径侵入,在局部引发炎症反应(如念珠菌性口腔炎或尿布皮炎)。
-
全身播散:
- 免疫功能低下时,真菌可经血液循环播散至深部组织,引发败血症或多器官感染(如肺炎、脑膜炎、肝肾脓肿等),严重时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
临床表现
-
非特异性全身症状:
- 体温不稳定(低体温或发热)、喂养困难、反应低下、呼吸暂停、体重不增等,易与其他新生儿感染混淆。
-
局部感染特征:
- 口腔念珠菌病:口腔黏膜白色凝乳样斑块,强行擦拭后基底潮红渗血。
- 皮肤/尿布区感染:边界清晰的红色斑丘疹伴卫星灶,表面可有鳞屑或渗出。
-
深部感染征象:
- 呼吸系统:呼吸窘迫、肺部浸润影(真菌性肺炎)。
- 循环系统:心动过速、低血压(败血症)。
- 其他:肝脾肿大、黄疸、惊厥(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等。
- 实验室检查:血培养、组织病理或分子检测可辅助诊断,但阴性结果不能完全排除感染。
参考文献:
- 《新生儿真菌感染》(人人文库)
- 《新生儿真菌感染课件》(人人文库)
- 《新生儿深部真菌感染综述》(人人文库)
请注意,上述信息基于可靠的医学资料进行编写,以确保内容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