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脊肌萎缩症Unspecified Spinal muscular atrophy
编码8B61.Z
关键词
索引词Spinal muscular atrophy、未特指的脊肌萎缩症、脊肌萎缩症、SMA[脊髓性肌萎缩]
缩写SMA
别名进行性脊肌萎缩症、婴儿型脊肌萎缩症、中间型脊肌萎缩症、少年型脊肌萎缩症、成年型脊肌萎缩症
未特指的脊肌萎缩症(8B61.Z)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分子遗传学检测阳性:
- SMN1基因纯合缺失或复合杂合突变(通过MLPA或qPCR确认)。
- 若SMN1基因阴性,需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WES)检出其他运动神经元病相关基因突变(如DYNC1H1、BICD2等)。
- 神经电生理证据:
- 肌电图(EMG)显示广泛神经源性损害(静息纤颤电位、运动单位电位时限增宽)。
- 分子遗传学检测阳性:
-
支持条件(临床依据):
- 进行性近端肌无力:
- 对称性肩带/骨盆带肌无力(MRC分级≤4级),持续≥3个月。
- 典型体征组合:
- 深腱反射消失 + 肌容积减少(肩胛骨翼状突出/手掌骨间肌凹陷)。
- 排除其他疾病:
- 无感觉障碍(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正常)。
- 血清CK<500 U/L(排除肌营养不良)。
- 进行性近端肌无力:
-
阈值标准:
- 确诊:满足"必须条件"中任意一项。
- 高度疑似:同时满足以下三项支持条件:
- 进行性近端肌无力 + 深腱反射消失 + EMG神经源性损害。
二、辅助检查
-
检查项目树:
mermaid graph TD A[疑似SMA] --> B{一级检查} B --> B1[分子遗传学:SMN1基因检测] B --> B2[神经电生理:EMG+NCV] A --> C{二级检查} C --> C1[血清CK检测] C --> C2[脊髓MRI] A --> D{三级检查} D --> D1[肌肉活检] D --> D2[肺功能检测] -
判断逻辑:
- SMN1基因检测:
- 阳性→确诊SMA;阴性→启动扩展基因检测(WES)。
- EMG:
- 广泛神经源性损害 + 感觉传导正常→支持SMA;若局灶性损害→需排除神经根病变。
- 脊髓MRI:
- 脊髓变细(尤其颈膨大处)→支持前角细胞丢失;若正常→不排除早期SMA。
- 肌肉活检:
- 群组化萎缩(I型纤维优势)→神经源性损害;炎症浸润→需排除肌炎。
- SMN1基因检测: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
分子遗传学:
- SMN1纯合缺失:确诊5q-SMA,需评估SMN2拷贝数(≥3拷贝提示较轻表型)。
- SMN1点突变:需验证致病性(参照ACMG变异分类指南)。
- 非SMN1基因突变:提示非5q-SMA亚型(如SMA-LED)。
-
神经电生理:
- EMG纤颤电位:活动性神经元变性标志,需3个月内复查评估进展。
- 运动单位电位波幅>5 mV:慢性神经再支配表现,提示病程>6个月。
-
血清标志物:
- CK轻度升高(150-500 U/L):反映肌膜损伤,>500 U/L需排查肌病。
- 神经丝轻链(NfL)升高:神经元损伤标志,>100 pg/ml提示快速进展。
-
肺功能:
- 肺活量(VC)<60%预计值:需启动无创通气评估。
- 最大吸气压(MIP)<40 cmH₂O:提示呼吸肌衰竭高风险。
四、总结
- 确诊核心:依赖SMN1基因检测或EMG神经源性损害证据。
- 关键鉴别:CK正常值、感觉传导正常排除周围神经病。
- 病情监测:肺功能+血清NfL动态评估进展速度。
参考文献:
- 2021年《脊肌萎缩症多学科管理专家共识》(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 ACMG《SMN1基因检测临床实践指南》(Genet Med, 2023)
- European Journal of Neurology (2023) "Electrodiagnostic criteria for SMA"
- UpToDate临床数据库(2025年更新)"Spinal Muscular Atrophy: Diagno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