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继发性抽动症Unspecified Secondary tics
编码8A05.1Z
关键词
索引词Secondary tics、未特指的继发性抽动症、继发性抽动症、器质性原因抽动症
缩写未特指继发性抽动症、未特指继发性抽动障碍
别名继发性抽动症-未特指、继发性抽动障碍-未特指、Secondary-Tic-Disorder-Unspecified、Secondary-Tic-Disorders-Unspecified
未特指的继发性抽动症(8A05.1Z)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明确继发诱因证据:存在可追溯的潜在病因(如感染史、药物暴露、脑损伤),且抽动症状出现时间晚于诱因事件(间隔≥1个月)。
- 排除原发性抽动症:通过病史采集及检查排除Tourette综合征、慢性抽动障碍等原发性疾病(需满足DSM-5排除标准)。
-
支持条件(临床特征):
- 抽动特征:符合以下至少2项:
- 症状波动与原发病进展相关(如感染控制后抽动减轻)。
- 缺乏抽动家族史(三代内无类似疾病)。
- 伴随原发病特异性体征(如脑损伤后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
- 实验室/影像学证据:存在与原发病因相关的异常指标(如ASO滴度升高、MRI显示基底节病变)。
- 抽动特征:符合以下至少2项:
-
阈值标准:
- 确诊:需同时满足必须条件中的两项,并至少符合1项支持条件。
- 疑似诊断:若仅有潜在诱因但无实验室证据,需动态随访≥6个月确认症状持续性。
二、辅助检查
-
病因排查检查:
- 感染相关检查:
- 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滴度≥200 IU/mL提示近期链球菌感染(阈值参考:Tanz RR, 2009)。
- 脑脊液分析:白细胞>5/μL或蛋白升高>45 mg/dL提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需排除其他病原体)。
- 药物/毒素筛查:
- 血药浓度检测:针对可疑药物(如安非他明、左旋多巴)。
- 重金属检测:血铅水平≥5 μg/dL需考虑毒性作用(CDC指南)。
- 感染相关检查:
-
神经影像学检查:
- MRI(首选):
- 异常意义:基底节异常信号(T2/FLAIR高信号)或结构性损伤(如创伤后软化灶)。
- CT(急诊适用):
- 判断逻辑:快速排除急性出血或占位性病变,但对微小病变敏感性低。
- MRI(首选):
-
神经电生理检查:
- 脑电图(EEG):
- 异常意义:局灶性慢波或癫痫样放电提示共病癫痫,需与单纯抽动鉴别。
- 经颅磁刺激(TMS):
- 判断逻辑:皮质静息期延长(>130 ms)提示运动抑制通路异常(参考:Ziemann U, 1997)。
- 脑电图(EEG):
-
精神行为评估:
- 耶鲁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
- 总分>25分提示中重度抽动,需排除共病强迫症(特异性87%)。
- 耶鲁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
免疫学指标:
- ASO滴度升高(≥200 IU/mL):提示链球菌感染后免疫反应,需结合抗DNA酶B检测提高特异性。
- 抗基底节抗体阳性:见于自身免疫性脑炎相关抽动,但敏感性仅30%-40%(Dale RC, 2005)。
-
代谢筛查:
- 血清铜蓝蛋白降低(<20 mg/dL):需排除Wilson病(可表现为继发运动障碍)。
- 甲状腺功能异常:TSH>4.5 mIU/L或<0.4 mIU/L可能诱发/加重抽动。
-
神经递质检测:
- 脑脊液高香草酸(HVA)降低:提示多巴胺代谢异常,但需腰穿证实(侵入性限制应用)。
-
遗传检测:
- 全外显子测序(WES):排除已知单基因病(如HD、TOR1A突变),适用于早发或复杂病例。
四、诊断流程图
临床疑似继发抽动
├── 详细采集病史(药物/感染/外伤史)
├── 神经系统查体(局灶体征?)
├── 初步实验室检查(ASO、血铅、药物筛查)
├── 神经影像学(MRI优先)
└── 不符合原发性抽动标准 → 8A05.1Z确诊
五、总结
- 诊断核心:强调病因追溯与排除法,需建立时间关联性(症状滞后于诱因)。
- 检查选择:MRI与ASO检测具有高优先级,遗传检测仅限特殊人群。
- 实验室解读:单一指标异常不足以确诊,需结合临床背景综合分析。
参考文献:
- DSM-5(美国精神医学学会,2013)
- ICD-11临床指南(WHO,2023)
- 《儿童抽动障碍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2021)
- Dale RC, et al. Autoantibodies in movement and psychiatric disorders. Brain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