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中枢神经系统孤立性脱髓鞘综合征Unspecified Isolated demyelinating syndromes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更新时间:2025-06-18 20:46:00
编码8A41.Z

关键词

索引词Isolated demyelinating syndromes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未特指的中枢神经系统孤立性脱髓鞘综合征、中枢神经系统孤立性脱髓鞘综合征、临床孤立综合征
缩写CIS、Clinically-Isolated-Syndromes
别名未特指的临床孤立综合征、未特指的CNS孤立性脱髓鞘综合征

未特指的中枢神经系统孤立性脱髓鞘综合征(CIS)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1.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临床孤立性神经功能障碍
      • 单次发作的神经系统症状(如视力丧失、肢体无力或感觉障碍),持续≥24小时。
      • 无发热或代谢性病因可解释。
    • 影像学支持
      • 脑/脊髓MRI显示≥1个典型脱髓鞘病灶(T2/FLAIR高信号,直径≥3mm,符合Dawson手指征或近皮质/脑室周围分布)。
  2. 支持条件(鉴别与补充依据)

    • 脑脊液异常
      • 寡克隆带阳性(脑脊液特异性条带≥2条且血清阴性)。
      • IgG指数>0.7。
    • 电生理异常
      • 视觉诱发电位(VEP)P100潜伏期延长>115ms。
      • 体感诱发电位(SSEP)中枢传导时间延长。
  3. 排除标准

    • 需排除: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AQP4-IgG阳性)、血管性病变、感染性脑脊髓炎、代谢性/中毒性白质病变。

二、辅助检查

  1. 影像学检查树

    ┌─结构性MRI(T1/T2/FLAIR)
    │ ├─脑部:评估脑室周围/皮质下/幕下病灶
    │ └─脊髓:排除横贯性脊髓炎
    ├─钆增强MRI
    │ └─活动性炎症判断(环形/结节状强化)
    └─弥散张量成像(DTI)
    └─白质纤维完整性评估

    判断逻辑

    • T2病灶需满足Barkhof标准(≥3项):①≥1个增强病灶;②≥9个T2病灶;③≥1个幕下病灶;④≥1个近皮质病灶。
    • 脊髓病灶需排除连续≥3个椎体节段的纵向延伸(提示NMOSD)。
  2. 实验室检查树

    ┌─脑脊液分析
    │ ├─细胞计数(淋巴细胞<50/μL)
    │ └─寡克隆带检测
    ├─血清抗体检测
    │ ├─AQP4-IgG(排除NMOSD)
    │ └─MOG-IgG(排除MOGAD)
    └─血液炎症标志物
    └─ESR/CRP(排除系统性炎症)

    判断逻辑

    • 寡克隆带需在脑脊液和血清同步检测,仅脑脊液阳性支持CIS/MS诊断。
    • AQP4-IgG阴性是排除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的关键。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1. 脑脊液检查

    • 寡克隆带阳性:提示鞘内IgG合成,特异性>95%对MS/CIS(需排除神经梅毒/SSPE)。
    • 细胞数轻度升高(5-50/μL):支持急性炎症,但>100/μL需考虑感染性病因。
  2. MRI特征

    • 胼胝体病灶(矢状位"放射状静脉周围损伤"):特异性>90%对脱髓鞘病变。
    • 环形强化病灶:提示活动性血脑屏障破坏,需与肿瘤/脓肿鉴别。
  3. 电生理检查

    • VEP P100延长伴波幅保留:特征性提示脱髓鞘性视神经炎(与缺血性病变相鉴别)。
    • MEP中枢运动传导时间延长:反映皮质脊髓束脱髓鞘,早于临床症状出现。

四、诊断流程阈值

  1. 高度提示CIS
    • 典型临床症状 + MRI≥1个典型病灶 + 排除其他疾病 → 无需等待寡克隆带结果可初步诊断。
  2. 需进一步监测
    • 症状不典型 + MRI阴性 → 建议3-6个月后复查MRI及VEP。
  3. 向MS转化预警
    • 基线MRI存在无症状病灶(满足2017 McDonald空间播散标准)→ 2年内进展为MS风险>80%。

参考文献

  • 《多发性硬化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
  • MAGNIMS-CMSC-NAIMS联合指南(2021 MRI标准)
  • EFNS脑脊液检测指南(20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