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炎性多神经病Unspecified Inflammatory polyneuropathy
编码8C01.Z
关键词
索引词Inflammatory polyneuropathy、未特指的炎性多神经病、炎性多神经病、血清性神经病变(废用)
缩写IDP、未特指炎性多神经病
别名吉兰巴雷综合征-非特指型、格林巴利综合症-非特指型、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非特指型
未特指的炎性多神经病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
金标准:
- 神经活检病理学证据:周围神经活检显示特征性炎性脱髓鞘改变(如单核细胞浸润、髓鞘崩解),伴或不伴轴突损伤。
- 电生理检查三联征:
-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下降(较正常值降低≥30%)
- 远端潜伏期延长(较正常值延长≥50%)
- F波潜伏期延长或缺失
-
必须条件:
- 对称性多神经受累:四肢远端对称性感觉/运动障碍(手套-袜套样分布)
- 排除其他明确病因:需排除糖尿病、中毒、遗传性神经病等继发性因素
- 炎症支持证据: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蛋白>45 mg/dL且白细胞<10/mm³)或血清炎症标志物升高(CRP>10 mg/L或ESR>30 mm/h)
-
支持条件:
- 亚急性/慢性病程:症状进展超过4周但未达到CIDP(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神经病)的2个月病程标准
- 免疫治疗反应性:静脉免疫球蛋白(IVIG)或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症状改善
-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体位性低血压(收缩压下降≥20 mmHg)或静息心率>100次/分
二、辅助检查
检查项目树:
辅助检查体系
├─ 电生理检查
│ ├─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
│ ├─ 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
│ └─ F波/H反射
├─ 体液检测
│ ├─ 脑脊液分析(蛋白、细胞计数)
│ ├─ 血清自身抗体(抗GM1、抗MAG等)
│ └─ 炎症标志物(CRP、ESR)
├─ 影像学
│ ├─ 神经MRI(神经根增粗)
│ └─ 神经超声(神经横截面积增大)
└─ 病理学
└─ 神经活检(腓肠神经/桡浅神经)
判断逻辑:
-
电生理检查:
- MCV<40 m/s提示显著脱髓鞘(正常值:上肢>50 m/s,下肢>40 m/s)
- F波缺失>30%提示近端神经受累(需排除技术因素)
- 异常结果需双侧对称出现以支持诊断
-
脑脊液分析:
- 蛋白>100 mg/dL高度提示炎性过程(正常范围:15-45 mg/dL)
- 白细胞>50/mm³需考虑感染性神经根炎(如HIV相关神经病)
-
神经影像学:
- MRI增强显示神经根强化(特异性>80%)
- 超声显示神经横截面积增大>130%(对比健侧)
三、实验室参考值的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 正常范围 | 异常意义 |
---|---|---|
脑脊液蛋白 | 15-45 mg/dL | >45 mg/dL:提示血-神经屏障破坏,见于80%急性期患者 |
CRP | <5 mg/L | 持续>10 mg/L:提示活动性炎症,需监测治疗反应 |
抗GM1抗体 | 阴性(<1:40) | 阳性率约20%-30%,提示可能对IVIG治疗敏感 |
神经传导速度 | 上肢>50 m/s,下肢>40 m/s | 传导速度下降30%提示脱髓鞘,下降>50%需警惕轴突损伤 |
血清IgG指数 | <0.7 | >0.7提示鞘内IgG合成增加,见于60%慢性炎性神经病 |
四、诊断流程
- 初步筛查:神经传导检查+脑脊液分析
- 病因排查:
- 代谢筛查(血糖、B12、甲状腺功能)
- 毒物检测(重金属、酒精代谢产物)
- 确诊步骤:
- 满足金标准中任意1项(神经活检或电生理三联征)
- 或满足必须条件(临床表现+排除性诊断+炎症证据)
参考文献:
- 《神经病学(第8版)》周围神经疾病章节
- EFNS/PNS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神经病诊断指南(2021修订版)
- Journal of Neurology, Neurosurgery & Psychiatry相关诊断标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