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症状性脑微出血Silent cerebral microbleed
编码8B21.1
关键词
索引词Silent cerebral microbleed、无症状性脑微出血
缩写无症状脑微出血、脑微出血-无症状型
别名无症状性脑部微出血、无症状性脑内微出血、无症状脑微出血症
后配组 注:后配组是ICD-11中的组合模式,通过补充内容更精准描述疾病特征或致病原因。此处非完整版本,详细可自行查阅ICD11官网
发生部位
XA9738 脑
XA1XM1侧脑室脉络丛XA0B59枕极XA9CM4脑桥XA1H64第三脑室XA5KN2橄榄XA73A8大脑幕上区域XA8W72豆状核XA97T4颞叶XA1B86第四脑室脉络丛XA1GA1脑幕下区域XA83T2中脑导水管XA17J6髓质XA45Y8侧脑室XA1AA8大脑脚XA34M4网状结构XA00D6屏状核XA7J78钩回XA8GR3大脑半球XA6J38室管膜XA9KX2脉络丛XA4T82基底神经节XA4F88大脑皮层XA89Y2枕叶XA26E8脑室XA5CF8视皮质XA8E64小脑蚓部XA70Y8下蚓部XA5TX3视交叉XA64R0大脑皮质XA3RD9额极XA5TY2布罗德曼野XA5694上蚓部XA63Y1视束XA80J3苍白球XA1M33大脑XA8AT9脑干XA5N14脑叶XA08F7颅内部位,不可归类在他处者XA84G1岛盖XA92Y6顶叶XA64F9纹状体XA7BD1海马XA8733边缘系统XA1ZN9大脑白质XA5JN6内囊XA2NT0额叶XA1XY9杏仁体XA0Z39嗅脑XA7L93丘脑XA5097锥体XA8KA5豆状核壳XA0XP7脑岛XA5KS6中脑XA1804第四脑室XA7E38小脑扁桃体XA7TX5尾状核XA53A3第三脑室脉络丛XA4SL2小脑半球XA1CW2小脑无症状性脑微出血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因说明
临床与医学定义
无症状性脑微出血(Silent Cerebral Microbleeds, CMBs)是指在脑实质内发生的微小出血,通常直径小于5毫米。这些出血点一般不会引发急性局灶性脑功能障碍,因此被称为“无症状”。CMBs通常通过磁共振成像(MRI)特别是梯度回波序列(Gradient-echo T2 weighted imaging, GRE T2WI)或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 SWI)被检测到。无症状性脑微出血是脑小血管病的典型影像学表现之一。
病因学特征
-
高血压性动脉病:
-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病因之一。长期高血压可导致脑深部的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壁发生退行性改变,使血管壁变得脆弱,从而容易破裂出血。此类CMBs常位于基底节、丘脑、脑桥等深部结构。
-
脑淀粉样血管病(CAA):
- 脑淀粉样血管病是由β-淀粉样蛋白沉积于脑皮层和软脑膜中小动脉中引起的一种疾病。这种沉积物破坏了血管壁的完整性,增加了血管破裂的风险。CAA相关的CMBs多见于大脑皮层和皮层下区域。
-
其他因素:
- 除上述两种主要病因外,抗凝治疗、血液病(如血小板减少症)、肿瘤、感染性疾病(例如脑炎)、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遗传性疾病(如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等也可导致CMBs的发生。
-
生理与病理诱因:
- 年龄增长:随着年龄增加,脑微血管逐渐老化,血管壁透明变性,通透性增强,易于形成微出血。
- 血管炎症: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或者慢性炎症状态可能损害血管壁,促进微出血形成。
- 血流动力学改变:如心脏瓣膜病、心房颤动等可能导致全身血液循环异常,进而影响脑内微循环,诱发微出血。
病理机制
-
血管壁损伤:
- 在高血压性动脉病中,持续的高压作用于小动脉和毛细血管,造成平滑肌细胞增生、胶原纤维增多以及弹力层断裂,最终导致血管壁变薄并丧失弹性,使得血管容易破裂出血。
- 对于CAA而言,β-淀粉样蛋白沉积破坏了血管壁的正常结构,降低了其对压力变化的抵抗力,同时增加了血管脆性和通透性,从而促进了微出血事件的发生。
-
血脑屏障破坏:
- 微出血过程中,受损的血管不仅释放出血液成分进入周围组织,还可能破坏血脑屏障,允许红细胞及其分解产物进入神经元间质,进一步加剧局部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损伤。
- 此外,铁离子从裂解的红细胞中释放出来,在脑组织中积聚,可通过Fenton反应生成自由基,进一步损害周围的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加重脑损伤。
临床表现
尽管称为“无症状”,但无症状性脑微出血的存在实际上反映了潜在的脑小血管病变,并且可能与未来出现更严重的神经系统并发症相关联。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但在特定情况下,如进行MRI检查时偶然发现CMBs存在。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单独的CMBs本身并不直接导致急性症状,但它们可能是以下情况的标志:
- 慢性高血压
- 认知功能下降
- 轻度认知障碍
- 脑卒中的高风险
参考文献:
- D.Renard (2017). "The Most Comprehensive Summary of Cerebral Microbleeds: 22 Etiologies to Consider". Eur J Neuro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