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特指的线粒体肌病Other specified Mitochondrial myopathies
编码8C73.Y
关键词
索引词Mitochondrial myopathies、其他特指的线粒体肌病、线粒体肌病伴细胞色素C氧化酶缺乏、线粒体肌病伴细胞色素C氧化酶缺乏,严重婴儿型、线粒体肌病伴辅酶Q缺乏、CoQ缺乏、CoQ[线粒体肌病伴辅酶Q缺乏]、线粒体肌病伴复合物I缺陷、Luft病、勒夫特病、线粒体神经胃肠性脑病、MNGIE[线粒体神经胃肠性脑病]、线粒体DNA点突变、线粒体性脑病,伴乳酸性酸中毒和中风样发作、MELAS[线粒体性脑病,伴乳酸性酸中毒和中风样发作]综合征、MELAS[线粒体性脑病,伴乳酸性酸中毒和中风样发作]、肌阵挛性癫痫,不整红边纤维、MERRF[肌阵挛性癫痫,不整红边纤维]综合征、MERRF[肌阵挛性癫痫,不整红边纤维]、Fukuhara综合征、肌阵挛性癫痫伴破碎红纤维综合征、福原综合征、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Leber萎缩症、Leber遗传性视神经萎缩、Leber视神经萎缩、LHON[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Leber视神经病、勒伯尔遗传性视神经病变、勒伯尔遗传性视神经萎缩、莱伯遗传性视神经病、Leber+病、母体遗传性Leigh综合征、MILS[母体遗传性Leigh综合征]、母体遗传性线粒体肌张力障碍、母体遗传性线粒体心肌病、母体遗传性线粒体肌病、纯线粒体肌病、致死性婴儿线粒体肌病、线粒体肌病伴糖尿病、线粒体肌病伴可逆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缺乏、线粒体肌病伴可逆的COX[细胞色素氧化酶C]缺乏、非综合征型线粒体感音神经性聋、孤立性线粒体感音神经性聋、非综合征性线粒体神经感觉性聋
缩写MM、线粒体肌病
别名线粒体肌肉疾病、线粒体遗传性肌病、线粒体DNA缺陷肌病
其他特指的线粒体肌病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金标准(确诊依据):
- 基因检测确诊:
- 检测到致病性线粒体DNA(mtDNA)突变(如MT-TL1、MT-ND5点突变)或核DNA(nDNA)突变(如POLG、TK2基因)。
- 突变需经Sanger测序或二代测序(NGS)验证,突变负荷≥70%(肌肉组织)。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依据):
- 肌肉功能障碍证据:
- 进行性近端肌无力(持续>3个月),伴运动不耐受(日常活动后疲劳恢复时间>1小时)。
- 肌肉活检显示破碎红纤维(RRF)≥2%(Gomori三色染色),或COX阴性纤维≥5%(细胞色素C氧化酶染色)。
- 生化异常证据:
- 静息静脉血乳酸≥2.2 mmol/L(正常值0.5-2.2 mmol/L)或运动后乳酸升高≥50%。
支持条件(增强诊断依据):
- 多系统受累表现(符合≥2项):
- 心脏: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室肥厚(室壁厚度≥13 mm)或传导阻滞(PR间期>200 ms)。
- 神经系统:神经传导速度检测提示感觉性轴索性神经病变(振幅下降>30%)。
- 内分泌:空腹血糖≥7.0 mmol/L或糖化血红蛋白≥6.5%。
- 影像学特征:
- 肌肉MRI:T1序列显示脂肪浸润(Goutallier分级≥2级)。
- 脑MRI:T2加权像基底节高信号或白质病变(非卒中样分布)。
二、辅助检查
检查项目树: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 --> B[生化筛查]
A --> C[肌肉功能评估]
A --> D[影像学]
A --> E[组织病理学]
A --> F[遗传学]
B --> B1[血乳酸/丙酮酸] B --> B2[肌酸激酶 CK] B --> B3[肝功能/血糖]
C --> C1[肌电图 EMG] C --> C2[运动负荷试验] C --> C3[神经传导速度 NCV]
D --> D1[肌肉MRI] D --> D2[脑部MRI] D --> D3[心脏超声]
E --> E1[肌肉活检] E1 --> E1a[组织化学染色] E1a --> E1a1[Gomori三色] E1a --> E1a2[COX/SDH] E1a --> E1a3[电子显微镜]
F --> F1[mtDNA测序] F --> F2[nDNA靶向测序] F --> F3[全外显子组测序]
判断逻辑:
- 血乳酸/丙酮酸:
- 异常值:静息乳酸>2.2 mmol/L 或乳酸/丙酮酸比值>25(正常<20)。
- 解读:提示氧化磷酸化障碍,需排除其他代谢性疾病(如糖原累积症)。
- 肌肉活检:
- RRF阳性:需结合COX染色(阴性纤维提示mtDNA突变)。
- SDH强阳性血管:特异性提示MELAS样病理,但需排除典型MELAS。
- 肌肉MRI:
- 脂肪浸润模式:大腿前群肌(股四头肌)优先受累,与炎性肌病(对称性)鉴别。
- 基因检测:
- mtDNA阴性时:转向nDNA检测(POLG、SURF1等),尤其适用于儿童患者。
三、实验室参考值的异常意义
- 血乳酸升高(>2.2 mmol/L):
- 意义:直接反映线粒体能量代谢障碍,>4.0 mmol/L提示疾病活动。
- 处理:重复检测排除假阳性;评估运动后动态变化。
- 肌酸激酶(CK)轻度升高(200-500 U/L):
- 意义:非特异性肌膜损伤,>1000 U/L需排除横纹肌溶解。
- 处理:监测尿肌红蛋白,避免剧烈运动。
- 肌肉活检结果:
- RRF≥5%:强烈支持线粒体病,需启动基因检测。
- COX阴性纤维+SDH强阳性:提示mtDNA tRNA突变(如m.3243A>G)。
- 神经传导速度异常:
- 感觉神经振幅下降:提示轴索性神经病变,需补充自主神经功能测试。
四、诊断流程总结
- 初筛:血乳酸+肌电图(肌源性损害)。
- 确诊:肌肉活检(RRF/COX阴性)+基因检测。
- 分型:
- mtDNA突变→母系遗传风险评估。
- nDNA突变→家系验证(常隐/常显模式)。
- 多系统管理:
- 心脏超声(年检)、神经认知评估(每6-12月)。
参考文献:
- Hirano M, et al. Ann Neurol. 2021; Mitochondrial myopathy diagnostic criteria.
- Chinnery PF. 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 2020; Laboratory assessment in mitochondrial diseases.
-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线粒体脑肌病诊治专家共识》.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