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特指的遗传性运动和感觉神经病Other specified Hereditary motor and sensory neuropathy
编码8C20.Y
关键词
索引词Hereditary motor and sensory neuropathy、其他特指的遗传性运动和感觉神经病、Dejerine-Sottas综合征、HSMN 3[遗传性运动和感觉性神经病3型]、遗传性运动或感觉神经病3型、HMSN3[遗传性运动和感觉神经病3型]、CMT3[腓骨肌萎缩症3型]、Dejerine-Sottas病、Déjerine-Sottas神经病、Dejerine-Sottas神经炎、婴儿期肥厚性脱髓鞘性神经病、腓骨肌萎缩症3型、婴儿期肥大性神经病、德雅兰-索塔斯病、德雅兰-索塔斯神经炎、德雅兰-索塔斯神经病、遗传性压力易感性神经病、HNPP[遗传性压力易感性神经病]、遗传性压迫易感性神经病、遗传性压力易感性周围神经病、遗传性神经痛性肌萎缩、HNA[遗传性神经痛性肌萎缩]、其他类型的腓骨肌萎缩症、Roussy-Levy综合征、Levy共济失调、Roussy-Lévy共济失调 [possible translation]、Roussy-Lévy共济失调、遗传性热敏性神经病、遗传性运动或感觉神经病5型、HMSN5[遗传性运动和感觉神经病5型]、CMT5[腓骨肌萎缩症5型]、腓骨肌萎缩症伴锥体束特征、遗传性运动或感觉神经病,冲绳型、HMSNP[遗传性运动和感觉神经病,近端型]、遗传性运动和感觉神经病,近端型、轴索性腓肠肌萎缩、肥大性腓肠肌萎缩、腓侧肌肉萎缩、腓骨肌萎缩症、轴索腓肠肌萎缩、Charcot-Marie-Tooth 病性肥大性神经病、肥大性运动感觉性神经病变、肥厚性腓骨肌萎缩症、沙尔科-玛丽-图思病性肥大性神经病、肥厚性遗传性运动感觉性神经病、Charcot-Marie-Tooth型瘫痪、沙尔科-玛丽-图思病性麻痹、Charcot-Marie-Tooth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遗传性共济失调-肌肉萎缩综合征、遗传性共济失调-肌萎缩综合征、肥大性遗传性神经病、肥大性神经病、肥大性遗传性神经病变、进行性肥大性间质性神经病、进展性肥大性肋间神经炎、进行性神经病性肌萎缩、神经原性肌萎缩、神经病性肌萎缩
缩写HMSN、CMT
别名遗传性运动感觉神经疾病、遗传性运动感觉周围神经疾病、CMT-病、夏科-马里-图斯病
其他特指的遗传性运动和感觉神经病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基因检测阳性:
- 明确检测到与HMSN相关的致病基因突变(如PMP22重复/缺失、MFN2、MPZ、GJB1、EGR2等)。
- 基因突变需符合已知致病性分类(ClinVar或ACMG标准判定为致病性或可能致病性)。
- 基因检测阳性:
-
支持条件(临床与辅助依据):
- 典型临床表现:
- 进行性远端对称性肌无力伴萎缩(高弓足、爪形趾)。
- 手套-袜套样感觉障碍(振动觉/本体觉减退)。
- 踝反射消失或膝反射减弱。
- 电生理证据:
- 脱髓鞘型: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38 m/s(上肢神经)。
- 轴索型: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下降>50%。
- 家族史:
- 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隐性或X连锁遗传模式。
- 典型临床表现:
-
阈值标准:
- 符合“必须条件”即可确诊。
- 若无基因检测结果,需同时满足以下三项:
- 典型临床表现(远端无力+感觉障碍)。
- 电生理检查符合脱髓鞘或轴索性损害。
- 神经活检显示特征性病理改变(如洋葱球样结构)。
二、辅助检查
-
检查项目树:
- 一级检查:
- 神经电生理检查(NCV+EMG)
- 基因检测(靶向Panel或全外显子测序)
- 二级检查:
- 神经活检(腓肠神经)
- 肌肉MRI(下肢远端肌肉萎缩评估)
- 三级检查:
- 皮肤交感反应(评估自主神经功能)
- 脑脊液检查(排除炎性神经病)
- 一级检查:
-
判断逻辑:
- 电生理检查:
- MNCV<25 m/s → 强烈提示CMT1型(脱髓鞘型)。
- CMAP波幅降低伴正常MNCV → 指向CMT2型(轴索型)。
- 神经活检:
- 洋葱球样结构+髓鞘厚度异常 → 支持脱髓鞘型。
- 巨轴突形成 → 提示CMT2E型(GJB1突变)。
- MRI:
- 腓肠神经增粗(横径>8 mm)→ 典型脱髓鞘改变。
- 脊髓后柱T2高信号 → 提示感觉神经元受累。
- 电生理检查: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
基因检测:
- PMP22重复 → CMT1A型(敏感性>98%)。
- MFN2突变 → CMT2A型(占轴索型病例的20%-30%)。
- GJB1突变 → X连锁CMTX型(男性症状更重)。
-
电生理指标:
- MNCV<15 m/s → 需与Dejerine-Sottas综合征(CMT3型)鉴别。
- 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消失 → 提示感觉神经严重受损。
-
神经活检病理:
- 有髓纤维密度<5,000/mm² → 重度神经损害(正常参考值:8,000-10,000/mm²)。
- 胶原纤维"洋葱球"形成 → 施万细胞反复脱髓鞘-髓鞘再生标志。
-
血液标志物:
- 脑脊液蛋白升高(>0.6 g/L) → 需排除CIDP等获得性神经病。
四、总结
- 确诊核心依赖基因检测,需覆盖PMP22、MFN2等高频突变基因。
- 分型关键:电生理检查区分脱髓鞘型(CMT1)与轴索型(CMT2)。
- 鉴别重点:神经活检可排除HNPP(PMP22缺失)及炎性神经病。
- 监测指标:动态评估CMAP波幅(年下降率>10%提示快速进展)。
参考文献:
- 《中国腓骨肌萎缩症诊治指南》(中华神经科杂志, 2023)
- EFNS/PNS遗传性神经病诊断共识(J Peripher Nerv Syst, 2023)
- 美国医学遗传学会(ACMG)基因变异解读指南(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