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限性脊髓性肌萎缩Localised spinal muscular atrophy
编码8B61.4
关键词
索引词Localised spinal muscular atrophy、局限性脊髓性肌萎缩、局限性SMA[脊髓性肌萎缩]、脊肌萎缩症远端型、远端HMN[遗传性运动神经病]、远端遗传性运动神经病、远端遗传性运动神经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远端HMN - [遗传性运动神经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远端脊肌萎缩症,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良性远端脊肌萎缩症、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先天性良性脊髓性肌萎缩、远端遗传性运动神经病1型、DHMN1[远端遗传性运动神经病1型]、2型远端遗传性运动神经病、DHMN2[远端遗传性运动神经病2型]、远端遗传性运动神经病5型、DHMN5[远端遗传性运动神经病5型]、远端遗传性运动神经病7型、DHMN7[远端遗传性运动神经病7型]、远端遗传性运动神经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远端HMN[遗传性运动神经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远端脊髓性肌萎缩,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下运动神经元病,儿童期发病、dSMA4[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远端脊肌萎缩症4型]、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远端脊肌萎缩症4型、远端遗传性运动神经病3型和4型、dSMA3和dSMA4[远端遗传性运动神经病3型和4型]、远端遗传性运动神经病,Jerash型、远端脊肌萎缩症2型、脊肌萎缩症伴呼吸窘迫、SMARD[脊肌萎缩症伴呼吸窘迫]、远端遗传性运动神经元病6型、严重的婴儿轴索性神经病伴呼吸衰竭、X连锁远端遗传性运动神经病、X连锁远端HMN、X连锁远端脊肌萎缩症、肩胛腓型脊肌萎缩症、SPSMA[肩胛腓型脊肌萎缩症]、面肩肱型脊肌萎缩症、FSHSMA[面肩肱型脊肌萎缩症]、面肩肱型脊肌萎缩症伴感觉缺失、Davidenkow病、肩肱型脊肌萎缩症、眼咽型脊肌萎缩症、琉球型脊肌萎缩症、脊髓延髓肌萎缩症、Kennedy病、肯尼迪病
同义词localised SMA - [spinal muscular atrophy]
缩写LSMA、SMA
别名局部脊髓性肌萎缩、局部SMA、远端型脊肌萎缩、远端遗传性运动神经病2型、远端脊肌萎缩、脊肌萎缩伴呼吸窘迫、X连锁远端脊肌萎缩、肩胛腓型脊肌萎缩、面肩肱型脊肌萎缩、面肩肱型脊肌萎缩伴感觉缺失、眼咽型脊肌萎缩、脊髓延髓肌萎缩
局限性脊髓性肌萎缩(LSMA)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特征性临床表现:
- 特定脊髓节段支配区域的进行性肌无力和萎缩(如单侧上肢或下肢),病程≥6个月
- 肌电图显示慢性神经源性损害(运动单位电位时限增宽>15%,波幅增高>50%)
- 排除性诊断:
- 无上运动神经元体征(巴宾斯基征阴性、无肌张力增高)
- 感觉神经系统检查正常
- 特征性临床表现:
-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依据):
- 遗传学证据:
- 检出已知致病基因突变(VAPB、BICD2、HSPB1或GARS等),符合相应遗传模式
- 肌肉活检特征:
- 神经源性肌萎缩表现(角形纤维群组化,同型肌纤维萎缩)
- 疾病进展特征:
- 症状局限化(无脑神经受累,无呼吸肌功能障碍)
- 病情稳定期>2年(进展速度<MRC肌力评分每年下降1级)
- 遗传学证据:
-
阈值标准:
- 符合所有必须条件即可临床诊断
- 满足必须条件+任意1项支持条件可确诊
- 基因检测阳性为确诊金标准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体系] --> B[电生理检查] A --> C[影像学检查] A --> D[组织病理学] A --> E[遗传学检测] B --> B1[肌电图 EMG] B --> B2[神经传导速度 NCV] C --> C1[脊髓MRI] C --> C2[肌肉MRI] D --> D1[肌肉活检] E --> E1[靶向基因测序] E --> E2[全外显子组测序]
判断逻辑:
- 肌电图(EMG):
- 核心诊断依据:静息状态纤颤电位/正锐波>2个区域;收缩期运动单位电位时限增宽(>15ms)
- 需排除:广泛性神经源性损害(提示ALS)
- 脊髓MRI:
- T2序列局部前角高信号(敏感性40%)
- 主要价值:排除脊髓压迫症/肿瘤
- 肌肉活检:
- Ⅰ型纤维群组化萎缩(阳性率70%)
- 需结合临床:仅用于不典型病例
- 基因检测层级:
- 首选靶向测序(VAPB/BICD2/HSPB1/GARS)
- 阴性时扩展至运动神经元病基因包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 肌酸激酶(CK):
- 轻度升高(1-3倍正常值):反映肌肉膜稳定性下降
- >5倍正常值需排除肌病
- 神经丝轻链(NfL):
- 正常或轻度升高(<100 pg/mL):区别于ALS(通常>200 pg/mL)
- 基因检测报告解读:
- 致病突变:错义突变需符合ACMG致病性标准
- 意义不明突变(VUS):需结合家系分离分析
- 脑脊液检查:
- 蛋白轻度升高(0.5-0.8 g/L):非特异性
- 显著升高需排除CIDP/副肿瘤综合征
四、诊断流程优化建议
-
核心诊断路径:
mermaid graph LR S[疑似病例] --> A[EMG+NCV] A --阳性--> B[脊髓MRI] A --阴性--> C[重新评估] B --局部病变--> D[基因检测] B --广泛病变--> E[ALS排查] D --阳性--> F[确诊] D --阴性--> G[肌肉活检] -
避免过度检查:
- 肌电图应优先检测临床症状对应节段
- 基因检测前需完善三代家系调查
参考文献:
- EFNS《神经肌肉疾病诊断指南》(2023修订版)
- AANEM《肌电图诊断标准实践声明》
- Lancet Neurology《脊髓性肌萎缩分子分型共识》(2024)
- Nature Reviews Neurology《遗传性运动神经元病诊断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