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系统性肥大细胞增生症Unspecified Systemic mastocytosis
编码2A21.0Z
关键词
索引词Systemic mastocytosis、未特指的系统性肥大细胞增生症、系统性肥大细胞增生症、SMCD[系统性肥大细胞病]、系统性组织肥大细胞病、系统性肥大细胞增多症
缩写SM
别名系统性-肥大-细胞-增生-症、系统性-肥大-细胞-增多-症、全身性-肥大-细胞-增生-症、全身性-肥大-细胞-增多-症
未特指的系统性肥大细胞增生症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主要标准:骨髓活检显示多灶性紧凑肥大细胞浸润(≥15个肥大细胞聚集),伴纺锤形形态和异常表面标志(CD25/CD2表达)。
- 次要标准:
- 血清类胰蛋白酶持续升高(>20 ng/mL,非急性发作期)。
- 分子检测证实KIT D816V突变。
- 骨髓肥大细胞占全部有核细胞≥1%(流式细胞术检测)。
-
支持条件(临床与实验室依据):
- 典型临床表现:
- 复发性皮肤潮红/瘙痒(非荨麻疹触发因素)。
- 肝脾肿大(超声/CT显示肝>15 cm或脾>12 cm)。
- 不明原因骨痛(X线/MRI显示溶骨性病变)。
- 排除标准:
- 无C-Findings(器官功能障碍:ANC<1×10⁹/L、Hb<10 g/dL、PLT<100×10⁹/L、AST/ALT>5×ULN)。
- 无明确皮肤外器官浸润证据(如淋巴结肿大需活检排除淋巴瘤)。
- 典型临床表现:
-
阈值标准:
- 确诊需满足:1项主要标准 + 至少1项次要标准。
- 若无法获取骨髓标本,需同时满足:
- 血清类胰蛋白酶>50 ng/mL。
- KIT D816V突变阳性。
- 典型影像学改变(如弥漫性骨硬化)。
二、辅助检查
-
检查项目树:
┌───────────────┐
│ 系统性肥大细胞增生症评估 │
└───────────────┘
│
├── 实验室检查
│ ├── 血清类胰蛋白酶
│ ├── 血常规(Hb/PLT)
│ ├── 流式细胞术(CD117/CD25)
│ └── KIT D816V突变检测
│
├── 影像学检查
│ ├── 腹部超声(肝脾测量)
│ ├── 全身骨密度扫描
│ └── MRI(骨髓水肿评估)
│
└── 鉴别诊断检查
├── 骨髓活检(Giemsa染色)
└── 类癌综合征检测(5-HIAA) -
判断逻辑:
- 血清类胰蛋白酶:>20 ng/mL时启动骨髓检查流程,>50 ng/mL高度提示系统性病变。
- 流式细胞术:CD117+CD25+细胞≥1%确认异常肥大细胞克隆。
- 腹部超声:脾脏长度>12 cm需警惕髓外造血,建议增强CT评估。
- 骨髓活检:Giemsa染色显示异形肥大细胞(胞浆颗粒粗大、核分叶)是确诊关键。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
血清类胰蛋白酶:
- >20 ng/mL:需排除过敏反应后重复检测,持续升高提示肥大细胞负荷增加。
- 动态监测:治疗期间下降幅度<50%提示疾病进展。
-
血常规:
- 贫血(Hb<12 g/dL):需鉴别骨髓浸润与慢性病性贫血(铁蛋白/EPO检测)。
- 血小板减少(PLT<150×10⁹/L):排除肝脾肿大导致的脾功能亢进。
-
KIT突变检测:
- D816V阳性:确认克隆性增生,对伊马替尼治疗耐药。
- 野生型:需检测PDGFRA/FIP1L1基因(排除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
骨髓流式细胞术:
- CD25+肥大细胞≥1%:满足WHO次要诊断标准。
- CD30表达:提示向侵袭性亚型转化风险。
四、总结
- 诊断核心:骨髓活检结合KIT突变检测是确诊基石,血清类胰蛋白酶作为筛查标志物。
- 检查策略:优先完成实验室筛查(类胰蛋白酶+血常规),阳性者行骨髓穿刺及影像学评估。
- 实验室警示值:
- 类胰蛋白酶>100 ng/mL需紧急评估过敏风险。
- 血小板<50×10⁹/L提示高出血风险,需暂停骨髓穿刺。
参考文献:
- WHO《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分类(2022修订版)》
- Valent P, et al. Blood. 2017;129(11):1420-1427(肥大细胞增生症诊断共识)
- NCCN Guidelines® Systemic Mastocytosis Version 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