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胆囊恶性肿瘤Unspecified Malignant neoplasms of gallbladder
编码2C13.Z
关键词
索引词Malignant neoplasms of gallbladder、未特指的胆囊恶性肿瘤、胆囊恶性肿瘤、胆囊原发性恶性肿瘤、胆囊癌
缩写Gallbladder-Cancer
别名胆囊恶性肿物、胆囊恶性病、胆囊恶变、Gallbladder-Malignancy
未特指的胆囊恶性肿瘤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
金标准:
- 组织病理学检查:手术切除或活检标本经HE染色及免疫组化证实为恶性肿瘤,且无法归类于特定组织学亚型(如腺癌、鳞癌等)。
-
必须条件:
- 影像学占位证据:超声/CT/MRI显示胆囊壁不规则增厚(>3mm)或胆囊腔内占位性病变。
- 恶性临床表现:满足以下至少2项:
- 进行性梗阻性黄疸(总胆红素>34.2 μmol/L)。
- 右上腹持续性疼痛伴体重减轻(半年内>10%)。
- 触及右上腹质硬包块。
-
支持条件:
- 高危因素:年龄>50岁、胆囊结石病史(尤其>10年)、胆囊息肉≥1cm。
- 实验室异常:CA19-9>37 U/mL 或CEA>5 ng/mL。
- 影像学间接征象:肝内胆管扩张(内径>3mm)或局部淋巴结肿大(短径>1cm)。
二、辅助检查
检查项目树:
mermaid
graph TD
A[初筛检查] --> B(腹部超声)
A --> C(肝功能+肿瘤标志物)
B --> D{异常?}
D -->|是| E[增强CT/MRI]
D -->|否| F[3个月随访]
E --> G[内镜超声/ERCP]
G --> H[病理活检]
C --> I{CA19-9/CEA↑?}
I -->|是| E
I -->|否| J[排除其他疾病]
判断逻辑:
-
腹部超声:
- 判断:胆囊壁增厚伴血流信号增强或腔内肿块→提示恶性肿瘤。
- 关联:阴性结果需结合肿瘤标志物;阳性则需CT/MRI确认浸润深度。
-
增强CT/MRI:
- 判断:动脉期不均匀强化+静脉期快速廓清→典型恶性征象。
- 关联:评估肝浸润/淋巴结转移,决定手术方案。
-
内镜超声(EUS):
- 判断:T1/T2期肿瘤可见黏膜下层中断。
- 关联:引导细针穿刺活检(FNA),提高早期诊断率。
-
ERCP:
- 判断:胆总管截断状狭窄→提示肝门部侵犯。
- 关联:同时放置支架缓解黄疸,为手术创造条件。
三、实验室参考值及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 参考范围 | 异常意义 |
---|---|---|
CA19-9 | <37 U/mL | >37 U/mL提示胆囊癌可能(敏感度50%-70%);>100 U/mL提示晚期或转移。 |
CEA | <5 ng/mL | >5 ng/mL支持诊断(特异度80%);>20 ng/mL提示预后不良。 |
总胆红素 | 3.4-20.5 μmol/L | >34.2 μmol/L提示胆道梗阻,需排查肝门侵犯或淋巴结压迫。 |
ALP/GGT | ALP:40-129 U/L GGT:8-61 U/L |
同步升高>3倍上限→提示恶性胆道梗阻。 |
白蛋白 | 35-55 g/L | <30 g/L提示营养不良或肝功能储备不足,影响手术耐受性。 |
处理建议:
- CA19-9/CEA持续升高但影像学阴性→建议PET-CT排查隐匿转移。
- 胆红素>171 μmol/L→优先行胆道引流(PTCD/ERBD)再评估手术。
总结
- 确诊核心:组织病理学+影像学占位证据。
- 关键辅助检查:超声初筛→CT/MRI分期→EUS/FNA病理确诊。
- 实验室重点:CA19-9/CEA联合胆红素动态监测,指导治疗决策。
参考文献:
- NCC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 Hepatobiliary Cancers (2025)
- ESMO Guidelines for Biliary Tract Cancer (2024)
- 《中国胆囊癌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202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