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霍奇金淋巴瘤Unspecified Hodgkin lymphoma

更新时间:2025-06-18 20:22:57
编码2B30.Z

关键词

索引词Hodgkin lymphoma、未特指的霍奇金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恶性淋巴肉芽肿、恶性霍奇金淋巴瘤、霍奇金病
缩写HL、未特指霍奇金淋巴瘤
别名霍奇金氏病、霍奇金淋巴肿瘤、霍奇金恶性淋巴瘤

未特指的霍奇金淋巴瘤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1.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组织病理学证据
      • 淋巴结活检或受累组织活检中发现典型的Reed-Sternberg细胞(R-S细胞)及其变体(如霍奇金细胞、陷窝细胞)。
      • 免疫组化证实:CD30阳性(>95%病例),CD15阳性(>80%病例),PAX5弱阳性,CD45阴性。
    • 排除其他类型
      • 通过免疫表型排除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HL)亚型(结节硬化型/混合细胞型等)及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NLPHL)。
  2. 支持条件(临床与辅助依据)

    • 临床表现
      • 无痛性淋巴结肿大(颈部/锁骨上/腋窝)持续≥4周。
      • "B症状":不明原因发热(>38℃)、夜间盗汗、6个月内体重下降>10%。
    • 影像学特征
      • CT/PET-CT显示多区域淋巴结肿大(直径>1.5cm)或结外侵犯(如脾肿大)。
    • 实验室指标
      • 血沉(ESR)>50 mm/h 或 C反应蛋白(CRP)>20 mg/L。
      • 乳酸脱氢酶(LDH)>正常上限1.5倍。
  3. 阈值标准

    • 必须满足所有"必须条件"方可确诊。
    • "支持条件"中需满足至少2项(含1项临床表现+1项辅助检查异常)。

二、辅助检查

  1. 检查项目树
    mermaid graph TD A[初筛检查] --> B[全血细胞计数+生化] A --> C[影像学检查] C --> D[颈部/胸部/腹部CT] C --> E[全身PET-CT] A --> F[病理确诊] F --> G[淋巴结切除活检] F --> H[免疫组化 CD30/CD15/PAX5] F --> I[EBER原位杂交]

  2. 判断逻辑

    • 影像学检查
      • CT显示淋巴结短径>1.5cm或融合成团→提示恶性可能。
      • PET-CT SUVmax>10→强提示淋巴瘤(灵敏度>95%)。
    • 病理检查
      • R-S细胞+CD30+/CD15+→确诊霍奇金淋巴瘤。
      • EBER阳性→提示EBV相关(需结合临床分期)。
    • 实验室关联
      • LDH升高+PET-CT高代谢→提示肿瘤高负荷,需紧急活检。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1. 全血细胞计数

    • 贫血(Hb<110 g/L):提示骨髓浸润或慢性炎症,需骨髓活检。
    • 白细胞增多(>10×10⁹/L):可能为反应性增生,需排除感染。
  2. 炎症标志物

    • ESR>50 mm/h:反映疾病活动度,>100 mm/h提示预后不良。
    • CRP>20 mg/L:与肿瘤坏死因子相关,数值越高越支持B症状。
  3. 肿瘤代谢标志物

    • LDH升高
      • 250 U/L:提示肿瘤增殖活跃(正常值120-250 U/L)。

      • 500 U/L:高危因素,需强化治疗。

  4. 免疫组化结果

    • CD20阳性:需警惕NLPHL或转化型淋巴瘤。
    • EBER阳性:提示EBV驱动,与晚期疾病相关。

四、总结

  • 确诊核心:依赖组织病理(R-S细胞)及免疫表型(CD30+/CD15+)。
  • 分期关键:PET-CT评估代谢活性,LDH/ESR量化肿瘤负荷。
  • 预后指标:LDH>500 U/L、ESR>100 mm/h、IV期病变提示高危。

参考文献

  1. WHO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分类(第5版,2022)
  2. NCCN霍奇金淋巴瘤临床实践指南(2024)
  3. 《柳叶刀·血液学》霍奇金淋巴瘤诊疗共识(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