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皮肤原位癌Unspecified Carcinoma in situ of skin
编码2E64.Z
关键词
索引词Carcinoma in situ of skin、未特指的皮肤原位癌、皮肤原位癌、原位皮肤癌
缩写CIS、皮肤-CIS
别名皮肤癌-原位型
未特指的皮肤原位癌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
金标准(确诊依据):
- 组织病理学检查:
- 全层表皮细胞异型增生伴细胞核深染、核分裂象增多
- 基底膜完整无突破(确诊核心依据)
- 免疫组化:CK5/6和p63阳性表达
- 组织病理学检查:
-
必须条件(临床确诊依据):
- 典型皮损特征:
- 边界清晰的不规则红斑/斑块(>90%)
- 表面角化过度或黏着性鳞屑(70%-80%)
- 触诊呈砂纸样粗糙感(60%-70%)
- 排除浸润癌证据:
- 无真皮层及以下组织侵犯(影像学/病理确认)
- 典型皮损特征:
-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依据):
- 皮肤镜特征:
- 无结构区+点状血管(敏感性85%-95%)
- 表面鳞屑或微小溃疡(特异性>90%)
- 高危因素:
- 长期紫外线暴露史
- 免疫抑制状态(如器官移植后)
- HPV阳性(生殖器外病变10%-20%)
- 皮肤镜特征: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初筛检查] --> B[皮肤镜] A --> C[共聚焦显微镜] B --> D[疑似病例] C --> D D --> E[确诊检查] E --> F[组织活检] E --> G[免疫组化] F --> H[诊断分级] G --> H H --> I[治疗决策]
判断逻辑解析:
-
皮肤镜:
- 阳性标准:3项主要特征中≥2项(无结构区/点状血管/鳞屑)
- 阴性可排除80%恶性病变,但需结合临床表现
-
共聚焦显微镜:
- 表皮层细胞排列紊乱+核异型性=高度怀疑
- 优于皮肤镜对基底膜完整性的评估
-
组织活检:
- 首选切除活检(完整病灶)
- 刮取活检仅适用于平坦病灶
-
免疫组化:
- p53过度表达→提示20%进展风险
- Ki-67>30%→需密切随访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
病理学检查:
- 全层表皮异型增生:确诊原位癌核心依据
- 基底膜突破:立即升级为浸润癌诊断
-
免疫组化标志物:
- p53+++:DNA修复缺陷,进展风险增加3倍
- Ki-67>30%:细胞增殖活跃,需3月随访
- HPV+(生殖器外):提示病毒相关性,复发率升高40%
-
分子检测:
- _TP53_突变阳性:需每年全身皮肤筛查
- _CDKN2A_缺失:关联日光性角化病转化风险
四、诊断流程总结
- 初诊:皮肤镜+共聚焦显微镜筛查(敏感性>95%)
- 确诊:组织活检+免疫组化(金标准)
- 风险评估:
- p53/Ki-67阳性→缩短随访间隔至3-6月
- HPV阳性→检查其他HPV相关病变
- 鉴别重点:
- 与日光性角化病区分:后者无全层异型增生
- 与早期浸润癌区分:严格评估基底膜完整性
参考文献:
- WHO《皮肤肿瘤分类》(2020第4版)
- NCCN皮肤癌临床实践指南(2023)
- _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_原位癌诊疗共识(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