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根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base of the tongue
编码2B61.0
关键词
索引词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base of the tongue、舌根鳞状细胞癌、舌根鳞癌
缩写舌根SCC、TSCC
别名舌后部鳞状细胞癌、舌体后部恶性鳞状上皮肿瘤、舌根部鳞状细胞恶性肿瘤
后配组 注:后配组是ICD-11中的组合模式,通过补充内容更精准描述疾病特征或致病原因。此处非完整版本,详细可自行查阅ICD11官网
发生部位
--
舌后--
舌根背面组织病理
--
鳞状细胞癌,小细胞,非角化性--
鳞状细胞癌,HPV阴性--
鳞状细胞癌,梭形细胞--
鳞状细胞癌,伴有角质形成--
鳞状细胞癌,NOS--
鳞状细胞癌,微小侵袭性--
鳞状细胞癌,角化的,NOS--
亚型疣性癌--
基底样鳞状细胞癌--
疣状癌,NOS--
鳞状细胞癌,明细胞型--
表皮样癌,大细胞,非角化的,NOS--
假血管性鳞状细胞癌--
鳞状细胞癌,腺样--
乳头状鳞状细胞癌--
疣状基底细胞样癌--
鳞状细胞癌,HPV阳性临床表现
--
慢性癌痛严重度
--
III期--
I期--
IV期--
II期其他严重度1
--
II级--
I级--
III级--
未定等级--
IV级其他严重度2
--
C 区域性疾病--
A 缓解/病愈--
D 远处疾病XS05 B 局部疾病
XS0E
局部局限期XS67
局部晚期舌根鳞状细胞癌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因说明
临床与医学定义
舌根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base of the tongue, 2B61.0)是起源于舌根黏膜上皮层的一种恶性肿瘤。作为头颈部最常见的癌症之一,它属于口咽部恶性肿瘤中的主要类型(注:原“口腔恶性肿瘤”修正为“口咽部恶性肿瘤”,因舌根解剖学归属口咽)。其病理特征为异常增生的鳞状上皮细胞侵袭周围组织,并可能通过淋巴系统转移至邻近或远处器官。
病因学特征
-
环境因素:
- 吸烟和饮酒:长期吸烟与过量饮酒是舌根鳞状细胞癌的重要风险因素。烟草中的多环芳烃等致癌物可直接损伤黏膜DNA,酒精则通过代谢产物乙醛增强致癌物渗透性。
- 物理刺激:不合适的义齿或锐利牙缘持续摩擦舌根黏膜,可能引发慢性炎症及溃疡,增加恶性转化风险。
- 病毒感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16/18)感染与部分舌根鳞癌密切相关,其致癌机制涉及E6/E7蛋白介导的p53和Rb通路失活。
-
遗传易感性:
- 特定基因多态性(如TP53、NOTCH1突变)可能增加个体对致癌物的敏感性,但家族性聚集罕见。
-
免疫状态:
- 免疫抑制患者(如HIV感染者或器官移植受者)因免疫监视功能下降,肿瘤发生风险升高。
-
其他潜在诱因:
- 咀嚼槟榔(含槟榔碱及亚硝胺类物质)、既往头颈部放射治疗史及维生素A/C缺乏可能参与发病。
病理机制
-
细胞层面变化:
- 鳞状上皮从轻度异型增生进展至原位癌及浸润性癌,伴细胞极性紊乱、核异型性及角化珠形成。
-
分子水平异常:
- EGFR、PI3K/AKT/mTOR等促增殖信号通路过度激活,同时抑癌基因(如CDKN2A/p16)失活。
- HPV阳性肿瘤常表现p16过表达及TP53野生型,而HPV阴性肿瘤多伴随TP53突变和染色体不稳定性。
参考文献:具体参考资料来源于《口腔颌面外科杂志》、《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等相关专业期刊发表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