腭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palate
编码2B65.1
关键词
索引词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palate、腭鳞状细胞癌、腭鳞癌
缩写腭SCC、腭SC
别名腭部鳞状细胞癌、硬腭鳞状细胞癌、软腭鳞状细胞癌
后配组 注:后配组是ICD-11中的组合模式,通过补充内容更精准描述疾病特征或致病原因。此处非完整版本,详细可自行查阅ICD11官网
发生部位
XA7ZA6 腭
XA8HL5软腭XA00H5腭黏膜XA4527硬腭XA2993悬雍垂组织病理
XA2993鳞状细胞癌,小细胞,非角化性XA2993鳞状细胞癌,HPV阴性XA2993鳞状细胞癌,梭形细胞XA2993鳞状细胞癌,伴有角质形成XA2993鳞状细胞癌,NOSXA2993鳞状细胞癌,微小侵袭性XA2993鳞状细胞癌,角化的,NOSXA2993乳头状基底样癌XA2993亚型疣性癌XA2993基底样鳞状细胞癌XA2993疣状癌,NOSXA2993鳞状细胞癌,明细胞型XA2993表皮样癌,大细胞,非角化的,NOSXA2993假血管性鳞状细胞癌XA2993鳞状细胞癌,腺样XA2993乳头状鳞状细胞癌XA2993疣状基底细胞样癌XA2993鳞状细胞癌,HPV阳性临床表现
XA2993慢性癌痛严重度
XA2993III期XA2993I期XA2993IV期XA2993II期其他严重度1
XA2993II级XA2993I级XA2993III级XA2993未定等级XA2993IV级其他严重度2
XA2993C 区域性疾病XA2993A 缓解/病愈XA2993D 远处疾病XS05 B 局部疾病
XS0E局部局限期XS67局部晚期腭鳞状细胞癌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因说明
临床与医学定义
腭鳞状细胞癌是一种发生在硬腭或软腭黏膜上皮层的恶性肿瘤,属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一个亚类。该病主要起源于覆盖于腭部的鳞状上皮细胞,在病理学上表现为上皮细胞的不典型增生,并最终发展成具有侵袭性和转移潜能的恶性肿瘤。
病因学特征
-
遗传与环境因素:
- 长期暴露于烟草烟雾(包括主动吸烟和被动吸入)是已知最强的风险因素之一,因为烟草中的化学物质可以直接损伤口腔黏膜细胞DNA,导致突变累积。
- 过度饮酒也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危险因子,酒精可作为溶剂促进其他致癌物穿透口腔黏膜屏障。
-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特别是HPV-16型),近年来被发现与部分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有关联。
-
局部刺激与慢性炎症:
- 口腔内的慢性创伤性刺激(如不良修复体、锐利牙尖等)可能诱发或促进病变进展。
- 慢性炎症状态(例如长期存在的口腔溃疡)同样增加了患癌风险,持续的炎症反应能够诱导细胞凋亡抑制及异常增殖。
-
免疫系统功能下降:
- 免疫抑制状态下的个体,如器官移植术后患者因使用免疫抑制剂而面临更高的癌症发病率,尤其是皮肤及粘膜表面的鳞状细胞癌。
-
其他潜在因素:
- 营养不良、缺乏维生素A摄入等因素也可能间接影响口腔黏膜健康,增加患病概率。
- 年龄增长伴随的组织修复能力减弱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群。
病理机制
-
细胞转化过程:
- 正常情况下,口腔黏膜由复层扁平上皮构成,其中包含基底细胞和分化良好的角化细胞。在致癌因素作用下,这些细胞开始经历一系列形态学改变,从轻度到重度不典型增生直至形成浸润性生长的癌组织。
- 分子水平上,涉及p53抑癌基因失活、RAS原癌基因激活等多种信号通路异常,共同驱动了细胞周期调控失衡及凋亡程序障碍。
-
生物学行为:
- 早期病变局限于黏膜层,但随着疾病进展,癌细胞可侵犯至深层结构并沿淋巴管向颈部淋巴结扩散。
- 侵袭性强的类型还可能发生远处转移,常见部位包括肺、肝、骨等。
临床表现
- 症状特征:
- 最常见的首发症状为无痛性的肿块或溃疡,通常位于硬腭或软腭区域。
- 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出现吞咽困难、言语障碍、疼痛加剧以及面部肿胀等症状。
- 当肿瘤侵犯神经时,还可能导致相应支配区的感觉异常或运动功能受损。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