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特指的脉络膜恶性肿瘤Other specified Malignant neoplasm of choroid
编码2D05.Y
关键词
索引词Malignant neoplasm of choroid、其他特指的脉络膜恶性肿瘤
缩写CM
别名脉络膜癌、脉络膜恶性肿瘤、其他特指脉络膜恶性肿瘤、特指脉络膜恶性肿瘤
其他特指的脉络膜恶性肿瘤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病理组织学确诊:
- 手术切除标本或细针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为脉络膜恶性肿瘤(非黑色素瘤亚型)。
- 免疫组化检测明确肿瘤分型(如转移癌需符合原发灶特征,淋巴瘤需CD20/CD3阳性,血管肉瘤需CD31/ERG阳性)。
- 病理组织学确诊:
-
支持条件(临床与影像学依据):
- 典型临床表现:
- 进行性视力下降(30%-50%)合并视野缺损(50%-70%)或视物变形(40%-60%)。
- 眼底检查见黄白色/灰褐色肿块(80%-90%)伴渗出性视网膜脱离(40%-60%)。
- 影像学特征:
- B超显示脉络膜占位(基底>10mm,高度>3mm)伴中低内反射(敏感度90%-95%)。
- MRI表现:T1加权高信号,T2加权低信号(80%-90%),增强扫描明显强化。
- 典型临床表现:
-
阈值标准:
- 符合"必须条件"即可确诊。
- 若无法活检,需同时满足以下两项:
- 典型临床表现 + 至少两种影像学阳性特征(超声+MRI或FFA+OCT)。
- 全身检查发现原发恶性肿瘤(转移癌)或符合淋巴瘤/肉瘤的全身证据。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 --> B[眼部局部检查] A --> C[全身系统评估] B --> B1[无创检查] B1 --> B11[视力/视野检查] B1 --> B12[眼底彩色照相] B1 --> B13[超声-B/A超] B1 --> B14[FFA/ICGA血管造影] B1 --> B15[OCT断层扫描] B1 --> B16[眼部MRI] B --> B2[有创检查] B2 --> B21[细针穿刺活检] B2 --> B22[玻璃体切割活检] C --> C1[影像学检查] C1 --> C11[胸部/腹部CT] C1 --> C12[全身PET-CT] C --> C2[实验室检查] C2 --> C21[肿瘤标志物] C2 --> C22[血常规/生化] C --> C3[原发灶筛查] C3 --> C31[乳腺钼靶-转移癌] C3 --> C32[骨髓穿刺-淋巴瘤]
判断逻辑:
-
超声检查:
- 内反射中等/低:支持恶性肿瘤(黑色素瘤常呈高反射)。
- 脉络膜凹陷征阴性:排除黑色素瘤的关键指标。
-
FFA/ICGA血管造影:
- 血管渗漏无"双循环征":区别于黑色素瘤的特征性表现。
- 早期遮蔽荧光+晚期强染色:提示肿瘤血管通透性异常。
-
OCT检查:
- 视网膜层间积液+光感受器断裂:提示肿瘤活性与进展风险。
-
全身PET-CT:
- 高代谢病灶:发现原发灶(SUVmax>2.5)或远处转移。
-
活检选择逻辑:
- 首选细针穿刺:后极部肿瘤。
- 玻璃体切割活检:弥漫性病变或伴玻璃体混浊。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
肿瘤标志物:
- CEA>5 ng/mL:提示消化道/肺来源转移癌(特异性60%-70%)。
- CA125>35 U/mL:需排查卵巢/乳腺原发灶(阳性率20%-30%)。
- LDH>250 U/L:淋巴瘤进展或转移指标(敏感性80%)。
-
血常规异常:
- Hb<120 g/L:提示慢性失血(视网膜脱离)或骨髓侵犯。
- PLT>450×10⁹/L:副肿瘤综合征或炎症反应标志。
-
生化指标:
- ALP>150 U/L:可能提示骨转移或肝转移。
- CRP>10 mg/L:反映肿瘤坏死或继发炎症。
-
免疫组化关键意义:
- CK7+/CK20+:支持肺/乳腺来源转移癌。
- CD20+:确诊B细胞淋巴瘤金标准。
- Ki-67>30%:提示高增殖活性肿瘤(预后不良)。
四、总结
- 确诊核心依赖病理活检,结合免疫组化分型。
- 影像学组合(超声+MRI+FFA)是鉴别非黑色素瘤亚型的关键。
- 实验室异常需动态监测:LDH/CRP升高提示进展,肿瘤标志物指导原发灶追踪。
参考文献:
- AJCC Cancer Staging Manual (8th Ed.) - 眼部肿瘤章节
- 《中华眼科杂志》2023年《脉络膜肿瘤诊疗专家共识》
- UpToDate: "Metastatic tumors to the eye"
- WHO《眼部肿瘤分类》(202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