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和眼附器其他和未特指部位的原位癌Other Carcinoma in situ of the eye or ocular adnexa
编码2E6A.Y
关键词
索引词Carcinoma in situ of the eye or ocular adnexa、眼和眼附器其他和未特指部位的原位癌、眼睑原位癌
缩写眼原位癌、眼附器原位癌、Ocular-Carcinoma-in-Situ
别名眼部非侵袭性癌、眼表面原位癌
后配组 注:后配组是ICD-11中的组合模式,通过补充内容更精准描述疾病特征或致病原因。此处非完整版本,详细可自行查阅ICD11官网
位侧
--单侧,未特指--左侧--双侧--右侧发生部位
XA0BB2 眼房
XA3518眼房水XA4HU2玻璃状液XA0N58眼后房XA4MZ4眼前房XA3RB1 眼睑
XA4AX5下睑缘XA0JV9下眼睑XA2GQ3内眦XA53T1上睑缘XA0403外眦XA4649上睑沟XA9K79上眼睑XA9K79眼液XA9K79巩膜XA13U9 晶状体
XA6U53晶状体悬韧带XA8WV8 视网膜
XA4A75视神经盘XA9V06视网膜黄斑XA4YS8周边视网膜XA2U02中央凹XA0096 泪器
XA9D80睑板腺XA6C35泪小管XA2PA4泪腺管XA99D0下泪点XA2VR4上泪点XA8EM9泪点XA75Y9泪腺XA5SW9鼻泪管XA4MT3 葡萄膜
XA0571瞳孔膜XA0B15瞳孔XA96A7脉络膜XA1S43睫状突XA9SH1睫状肌XA3GW7虹膜XA03X9睫状体XA2WJ9 眶
XA7LQ0眶上静脉XA9WT4眶的结缔组织和其他软组织XA8GT2鼻额静脉组织病理
导管和小叶性肿瘤,原位
XH8P86粉刺性癌,非浸润性XH2HB2小叶原位癌,多形性XH0134原位实性乳头状癌XH0GQ3导管内微乳头状癌XH9SL6囊性分泌亢进性癌,导管内XH6EH0小叶原位癌,NOSXH8010分泌黏液的汗腺原位癌XH4US4导管内乳头状瘤伴原位小叶癌XH1H31导管内癌,非浸润性,NOSXH39X8导管内癌,粘性,高级别XH11S9导管内乳头状瘤伴有导管原位癌XH4V32导管原位癌,NOSXH64S7导管内管状乳头状瘤,高级别XH7XE0导管内癌和小叶原位癌XH3PE9导管内管状乳头状瘤XH6AH7导管内乳头状肿瘤伴有高级别上皮内瘤XH9XV2非浸润性囊内癌XH9VG0非浸润性导管内乳头状腺癌 附件和皮肤附属器肿瘤,原位
XH7WE6原位汗孔癌 上皮性肿瘤,原位
XH5NV6原位癌,NOS 腺癌,原位
XH7Y32原位筛状癌XH5161扁平上皮内腺状瘤,高级别XH36M5食管腺发育不良(上皮内瘤样病变),高级XH5U91胆道上皮内肿瘤,高级别XH2L30原位腺癌,NOSXH28N7腺上皮内肿瘤,高级别XH3770管状绒毛状腺瘤内的原位腺癌XH8TV2绒毛状腺瘤内的原位腺癌XH5C49前列腺上皮内肿瘤,III级XH1FR9肺原位腺癌,非粘液性XH4Z68子宫内膜样上皮内瘤XH6BU6肺原位粘液腺癌XH0557原位导管癌,实体型XH26M2乳头状瘤,胰胆型,伴有高级别上皮内肿瘤XH4J07腺瘤样息肉内的原位腺癌 痣和黑色素瘤,原位
XH9KY6恶性小痣XH41F9癌前黑病变,NOSXH3XX3原位黑素瘤 囊性、黏液性和浆液性肿瘤,原位
XH06M2黏液性囊腺癌,非侵袭性XH9DM1浆液性交界性肿瘤,微乳头亚型XH1YW4宫内膜浆液性子上皮内癌XH8NV8输卵管浆液性上皮内癌(STIC)XH81P3黏液性囊性肿瘤伴高度不典型增生XH5E08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癌,非侵袭性XH3MB3导管内乳头状粘蛋白瘤伴有高度发育不良XH8PZ6浆液性上皮内癌 移行细胞乳头状瘤和癌,原位
XH5GH8尿路上皮原位癌XH12F0乳头状移行细胞癌,非侵袭性 鳞状细胞肿瘤,原位
XH5FT2外阴上皮内肿瘤,III级XH4JA4乳头状原位癌XH7WM7鳞状细胞原位癌,NOSXH62N8宫颈上皮内肿瘤,Ⅲ级XH9ND8食管鳞状上皮内瘤变(发育不良),高级别XH6824分化型PeINXH7SX5肛门上皮内肿瘤,Ⅲ级XH6F63阴道上皮内肿瘤,III级XH1U36鳞状细胞原位癌,伴有可疑间质侵袭XH8YK9乳头状鳞状细胞癌,非侵袭性XH2H04凯拉增殖性红斑XH3EA2鳞状上皮内肿瘤,高级别XH6RW7分化型上皮内瘤变XH2NM8鲍恩病XH9CL8分化型VIN 生殖细胞肿瘤,原位
XH8AD3小管内恶性生殖细胞临床表现
XH8AD3慢性癌痛眼和眼附器其他和未特指部位的原位癌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特征说明
临床与医学定义
眼和眼附器其他和未特指部位的原位癌(ICD-11编码:2E6A.Y)是指发生在眼部及其附属器官,但不局限于特定结构(如结膜、角膜等),且尚未突破基底膜侵犯到周围组织的上皮内恶性肿瘤。这类病变在早期阶段局限于上皮层,不具备转移能力,但仍具备细胞学和结构上的恶性特征。
病理学特征
-
组织学特点:
- 上皮细胞全层异常增生,表现为细胞核增大、异型明显,细胞排列紊乱。
- 细胞间粘附性降低,可见病理性有丝分裂象。
- 通常与邻近正常组织之间有明显的界限,但未突破基底膜。
-
分子生物学机制:
- 原位癌的发生和发展与多种基因突变有关,如p53抑癌基因的失活、RAS家族成员的激活等。
- 这些基因改变导致细胞周期调控失常,促进细胞无序增殖。
临床表现
-
症状特征:
- 局部变化:常见于眼睑、结膜交界处或其他未特指部位出现半透明或胶冻状新生物,微微隆起,颜色为粉色或霜白色。新生物表面可覆盖“发夹”或“松针”样新生血管。
- 视觉影响:根据病变位置和范围不同,可能对视力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如视物模糊、光敏感等症状。
- 无痛性:多数情况下,患者不会感到疼痛,除非伴有感染或其他并发症。
-
体征:
- 外观:在裂隙灯显微镜下检查时,可见病变区域边界清晰,与正常组织分界明显。
- 血管化:病变区域常有丰富的血管供应,但这些血管形态不规则,呈树枝状或网状分布。
鉴别诊断
- 鳞状细胞癌:虽然两者均起源于上皮组织,但鳞状细胞癌具有侵袭性,已突破基底膜并侵犯深层组织。
- 睑板腺囊肿:良性病变,多见于眼睑部位,表现为无痛性肿块,与原位癌不同的是其生长缓慢且边界清晰,无细胞异型性。
- 炎症性疾病:某些慢性结膜炎、角膜炎等疾病也可引起类似的眼部改变,需通过病理活检明确诊断。
参考文献:
- 《眼科学》
- 《眼科病理学》
请注意,以上内容基于当前可靠的医学资料整理而成,对于具体病例的诊断与治疗,请咨询专业眼科医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