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和眼附器其他和未特指部位的原位癌Other Carcinoma in situ of the eye or ocular adnexa

更新时间:2025-06-19 02:49:15
编码2E6A.Y

关键词

索引词Carcinoma in situ of the eye or ocular adnexa、眼和眼附器其他和未特指部位的原位癌、眼睑原位癌
缩写眼原位癌、眼附器原位癌、Ocular-Carcinoma-in-Situ
别名眼部非侵袭性癌、眼表面原位癌

眼和眼附器其他和未特指部位的原位癌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1.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组织病理学检查
      • 活检标本显示上皮全层细胞异型性增生,细胞核增大、深染、核质比增高,伴病理性核分裂象。
      • 基底膜完整无突破(经PAS或IV型胶原染色确认)。
    • 免疫组化验证
      • p53蛋白异常高表达(>70%细胞阳性)或Ki-67增殖指数显著升高(>30%)。
  2. 支持条件(临床与影像学依据)

    • 典型临床表现
      • 眼睑/结膜交界处出现半透明胶冻状新生物(粉色或霜白色),表面覆盖树枝状血管(裂隙灯下)。
      • 无痛性生长伴视力模糊或光敏感(累及角膜时)。
    • 影像学特征
      • 荧光素血管造影显示异常血管网("松针样"分布)。
      •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证实病变局限于上皮层。
  3. 阈值标准

    • 符合"必须条件"中任意一项即可确诊。
    • 若无病理证据,需同时满足:
      • 典型临床表现(新生物+血管异常)。
      • 两项影像学检查阳性(荧光素血管造影+OCT)。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 --> B[无创检查] A --> C[有创检查] B --> B1[裂隙灯显微镜] B --> B2[荧光素血管造影] B --> B3[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CT] C --> C1[组织活检] C --> C2[分子检测 p53/Ki-67]

  1. 检查项目判断逻辑
    • 裂隙灯显微镜(首选筛查):
      • 阳性标准:边界清晰的胶冻状病变+异常血管(灵敏度80-90%)。
      • 判断逻辑:异常血管形态(树枝状/网状)是区别于良性病变的关键。
    • 荧光素血管造影
      • 阳性标准:病变区荧光渗漏呈"松针样"分布(特异性>95%)。
      • 关联性:与裂隙灯发现互补,量化血管异常程度。
    • OCT
      • 阳性标准:上皮层增厚>100μm,基底膜连续完整(确诊核心)。
    • 组织活检(金标准):
      • 指征:无创检查可疑或病变快速进展时。
      • 取样要点:需包含病变-正常组织交界区。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1. 病理学指标

    • p53蛋白阳性率>70%:提示抑癌基因失活,需警惕进展为浸润癌。
    • Ki-67指数>30%:反映高增殖活性,建议缩短随访间隔(每3个月)。
  2. 分子检测

    • RAS基因突变阳性:与病变侵袭性相关,需考虑扩大切除范围。
  3. 鉴别诊断指标

    • 角蛋白CK5/6阴性:排除鳞状细胞癌(原位癌通常阳性)。
    • CD34血管标记阴性:排除血管源性肿瘤。

四、总结

  • 确诊核心:依赖组织病理(基底膜完整性)及免疫组化(p53/Ki-67)。
  • 检查策略
    • 初筛:裂隙灯+OCT(评估病变层次)。
    • 确诊:活检(首选)或血管造影+OCT组合。
  • 实验室重点:p53/Ki-67定量指导治疗决策,分子检测评估进展风险。

参考文献

  1. WHO《眼部肿瘤分类》(第4版)
  2. AJCC《癌症分期手册》(第9版)眼肿瘤章节
  3. 《眼科病理学》(Yanoff & Fine最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