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特指的皮肤原位癌Other specified Carcinoma in situ of skin

更新时间:2025-06-19 04:05:38
编码2E64.Y

关键词

索引词Carcinoma in situ of skin、其他特指的皮肤原位癌、未特指部位的原位大汗腺癌
缩写皮肤原位癌
别名Bowens-disease、鲍恩病、Bowen-病、Bowens-病、Bowens-disease-非典型性、Bowens-disease-特殊类型、Bowens-disease-其他特指

其他特指的皮肤原位癌(ICD-11: 2E64.Y)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1. 金标准(确诊依据)

    • 组织病理学检查
      • 表皮全层细胞异型性增生,排列紊乱,核深染伴核质比增高。
      • 基底膜完整无突破(经PAS或IV型胶原染色确认)。
      • 可见病理性核分裂象(≥2个/高倍视野)。
  2.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要素)

    • 病理学证据:活检标本明确显示表皮内癌变,且基底膜完整(100%必需)。
    • 皮损特征:边界不清的红斑/鳞屑性斑块或轻度隆起硬结(需满足至少1项)。
  3.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依据)

    • 高危因素:年龄>60岁、长期紫外线暴露史、免疫抑制状态(如器官移植后)。
    • 皮肤镜特征:不规则血管模式或"云母样"结构(特异性>80%)。
    • 症状支持:无痛性皮损伴轻度瘙痒(非必需但增加指向性)。
  4. 阈值标准

    • 符合"金标准"即可确诊。
    • 若病理结果不明确,需同时满足:
      • 典型皮损特征(红斑/鳞屑性斑块)。
      • 皮肤镜显示恶性模式(血管不规则+鳞屑)。
      • 高危因素≥2项。

二、辅助检查

  1. 检查项目树

一级检查(初筛)
├─ 临床皮肤检查(视诊+触诊)
├─ 皮肤镜检查
二级检查(确诊)
├─ 组织病理活检(金标准)
│ ├─ 常规HE染色
│ └─ 基底膜特殊染色(PAS/IV型胶原)
三级检查(评估进展风险)
├─ 免疫组化(p53/Ki-67表达评估)
└─ 影像学(超声/CT/MRI,仅限可疑浸润时)

  1. 判断逻辑
    • 皮肤镜检查
      • 阳性:不规则点状/发夹状血管 + 鳞屑 → 建议活检。
      • 阴性:均质色素网 → 良性可能大。
    • 病理活检
      • 表皮全层异型细胞 + 基底膜完整 → 确诊原位癌。
      • 基底膜断裂 → 提示浸润性转化,需扩大切除。
    • 超声检查
      • 表皮增厚>1.5mm + 无皮下浸润 → 支持原位癌。
      • 血流信号丰富 → 提示进展风险升高。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1. 组织病理学

    • 表皮全层异型增生:直接确诊,需评估切除完整性。
    • Ki-67指数>30%:提示高增殖活性,复发风险增加。
  2. 免疫组化

    • p53强阳性:抑癌基因失活,需密切随访(每3月1次)。
    • CK5/6阴性:需鉴别Bowen病或Paget病。
  3. 炎症标志物

    • CRP>10 mg/L:提示可能合并感染,需抗感染治疗。
  4. 影像学(仅限可疑浸润)

    • 超声显示皮下低回声区:提示浸润可能,需扩大切除范围。
    • CT/MRI淋巴结肿大:需排除转移,建议前哨淋巴结活检。

四、总结

  • 诊断核心:依赖病理活检确认基底膜完整性。
  • 关键辅助:皮肤镜初筛 → 病理确诊 → 免疫组化评估风险。
  • 处理原则
    • 确诊后首选手术切除(切缘≥5mm)。
    • Ki-67>30%或p53阳性者需缩短随访间隔(3个月)。

参考文献

  1. WHO《皮肤肿瘤分类(2018)》
  2. 《Robbins基础病理学》(第10版)表皮内瘤变章节
  3. NCCN皮肤癌临床实践指南(2023)原位癌管理部分
  4. 《英国皮肤病学杂志》原位癌免疫组化标志物研究(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