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特指的肝门部胆管恶性肿瘤Other specified Malignant neoplasms of perihilar bile duct

更新时间:2025-06-18 16:09:35
编码2C18.Y

关键词

索引词Malignant neoplasms of perihilar bile duct、其他特指的肝门部胆管恶性肿瘤
缩写HCCA、PHCCA
别名肝门恶性肿瘤、高位胆管癌、上段胆管癌

其他特指的肝门部胆管恶性肿瘤(2C18.Y)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1.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组织病理学证据

      • 经ERCP刷检、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或手术活检获取标本,病理证实为胆管上皮来源的恶性肿瘤(腺癌为主)。
      • 免疫组化显示CK7/CK19阳性,CDX2阴性(排除肠源性转移癌)。
    • 影像学特征性表现

      • MRI/MRCP显示肝门区胆管壁不规则增厚伴近端胆管扩张,呈现"截断征"或"软藤征"。
  2. 支持条件(临床与实验室依据)

    • 典型临床表现
      • 无痛性进行性黄疸(总胆红素≥34.2 μmol/L)伴陶土样便。
      • 体重下降>10%(非刻意减重)。
    • 血清标志物异常
      • CA19-9≥100 U/mL(无胆道感染时)或CEA≥5 ng/mL。
    • 危险因素
      • 合并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胆道寄生虫感染史或长期胆管结石。
  3. 排除标准

    • 排除肝细胞癌(AFP<20 ng/mL)、胰腺癌(CT显示胰头正常)及转移性腺癌(临床无原发灶)。

二、辅助检查

  1. 影像学检查树

    ┌─首选:MRI/MRCP(评估胆道解剖与肿瘤范围)
    │ ├─次选:增强CT(评估血管侵犯及淋巴结转移)
    │ └─补充:超声造影(判断肿瘤血供特征)
    └─功能成像:PET-CT(检测远处转移,SUVmax≥3.5提示恶性)

  2. 判断逻辑

    • MRI/MRCP
      • 肝门区T2WI高信号肿块伴延迟强化,胆管壁厚度>3 mm视为异常。
    • 增强CT
      • 门静脉期肿瘤呈低密度,门静脉受侵表现为血管"套袖征"。
    • ERCP
      • 胆管狭窄段长度>10 mm且边缘不规则提示恶性,刷检细胞学阳性率约45%。

三、实验室参考值及异常意义

检测项目 参考范围 异常意义
总胆红素 3.4-17.1 μmol/L >34.2 μmol/L提示胆道梗阻,结合ALP升高(>3倍ULN)指向肝门部病变
CA19-9 <37 U/mL >100 U/mL特异性达80%,>1000 U/mL提示不可切除可能
CEA <5 ng/mL >10 ng/mL需警惕转移性腺癌
ALP/GGT ALP<130 U/L, GGT<60 U/L ALP>500 U/L+GGT>300 U/L提示恶性胆道梗阻
IDH1/2突变检测 野生型 突变阳性(约20%病例)提示潜在靶向治疗机会(如Ivosidenib)

四、诊断流程整合

  1. 初筛:黄疸患者查CA19-9+腹部超声(胆管扩张者进入下一步)。
  2. 定位诊断:MRI/MRCP明确肝门部占位特征。
  3. 病理确诊:ERCP刷检或超声引导下穿刺获取组织标本。
  4. 分期评估:增强CT+PET-CT评估Bismuth分型及转移情况。

参考文献

  1. 《WHO消化系统肿瘤分类(第五版)》胆道肿瘤章节
  2. Blumgart《肝胆胰外科学》(第7版)肝门部胆管癌诊疗规范
  3. JCO指南《Biliary Tract Cancer: ESMO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