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口腔或咽的原位癌Carcinoma in situ of lip, oral cavity or pharynx
编码2E60.0
关键词
索引词Carcinoma in situ of lip, oral cavity or pharynx、唇、口腔或咽的原位癌、唇黏膜和唇红缘原位癌、唇连合原位癌、唇红缘原位癌、下唇红缘原位癌、上唇红缘原位癌、下唇沟原位癌、carcinoma in situ of labial mucosa [No translation available]、carcinoma in situ of vermilion border [No translation available]、颊黏膜原位癌、颊内原位癌、下颊沟原位癌、牙龈和无牙牙槽嵴原位癌、牙龈原位癌、下龈原位癌、上龈原位癌、牙槽黏膜原位癌 [possible translation]、carcinoma in situ of edentulous alveolar ridge [No translation available]、齿龈原位癌 [possible translation]、牙槽黏膜原位癌、软腭原位癌、硬腭原位癌、口底原位癌、前口底原位癌、侧口底原位癌、口底前部原位癌、口底侧部原位癌、舌原位癌、舌根原位癌、舌缘原位癌、舌背面原位癌、舌固定部原位癌、舌后三分之一原位癌、舌侧缘原位癌、舌腹面原位癌、舌交界区原位癌、舌尖原位癌 [possible translation]、舌系带原位癌 [possible translation]、舌系带原位癌、舌尖原位癌、咽原位癌、鼻咽原位癌、鼻咽前壁原位癌、鼻咽外侧壁原位癌、鼻咽壁原位癌、鼻咽后壁原位癌、鼻咽上壁原位癌、口咽原位癌、口咽侧壁原位癌、口咽后壁原位癌、扁桃体原位癌、扁桃体窝原位癌、腭扁桃体原位癌、扁桃弓原位癌、上咽原位癌、下咽原位癌、咽喉原位癌、中咽原位癌、唇原位癌、外唇原位癌、外上唇原位癌、外下唇原位癌、唇红区原位癌、下唇红区原位癌、上唇红区原位癌、腺样体原位癌、口原位癌、口前庭原位癌、腮腺原位癌、杓状会厌襞原位癌、杓状会厌襞咽下面原位癌、杓间襞咽下面原位癌、舌扁桃体原位癌、杓会厌襞边缘区原位癌、口腔原位癌、环状软骨后区原位癌、鼻后间隙原位癌、磨牙后区原位癌、口顶原位癌、涎腺或涎腺导管原位癌、上颊沟原位癌、悬雍垂原位癌、会厌原位癌、瓦尔代尔环原位癌、上唇侧沟原位癌
缩写LSCC、OCISCC
别名唇部原位癌、咽部原位癌、嘴唇原位癌
(2E60.0)唇、口腔或咽的原位癌的核心症状与体征
症状(主观感受)
-
黏膜颜色变化:
- 白色斑块(白斑)或红色斑块(红斑):局部出现白色或红色的斑块,有时伴有粗糙表面。这些斑块可能长时间不消退。
- 出现几率:常见(50%-80%)
- 白色斑块(白斑)或红色斑块(红斑):局部出现白色或红色的斑块,有时伴有粗糙表面。这些斑块可能长时间不消退。
-
溃疡形成:
- 长期不愈合的小溃疡:在唇、口腔或咽部出现小溃疡,持续时间较长,不易愈合。
- 出现几率:常见(40%-60%)
- 长期不愈合的小溃疡:在唇、口腔或咽部出现小溃疡,持续时间较长,不易愈合。
-
疼痛不适:
- 轻微烧灼感或刺痛:患者可能会感到局部区域的轻微烧灼感或刺痛。
- 出现几率:较少见(10%-20%)
- 轻微烧灼感或刺痛:患者可能会感到局部区域的轻微烧灼感或刺痛。
-
功能障碍:
- 吞咽困难:若病灶位于关键位置如舌根,则可能导致吞咽困难等问题。
- 出现几率:较少见(5%-10%)
- 吞咽困难:若病灶位于关键位置如舌根,则可能导致吞咽困难等问题。
体征(客观检测结果)
-
黏膜异常改变:
- 白色斑块或红色斑块:口腔检查时可见局部黏膜出现白色斑块(白斑)或红色斑块(红斑),边缘清晰或模糊。
- 出现几率:常见(70%-90%)
- 白色斑块或红色斑块:口腔检查时可见局部黏膜出现白色斑块(白斑)或红色斑块(红斑),边缘清晰或模糊。
-
溃疡:
- 浅表性溃疡:局部出现浅表性溃疡,边缘隆起不规则,基底凹凸不平。
- 出现几率:常见(50%-70%)
- 浅表性溃疡:局部出现浅表性溃疡,边缘隆起不规则,基底凹凸不平。
-
增生性病变:
- 上皮全层异型增生:病理检查显示上皮全层异型增生,但无固有层浸润的证据。
- 出现几率:高(80%-90%)
- 上皮全层异型增生:病理检查显示上皮全层异型增生,但无固有层浸润的证据。
-
局部硬结:
- 质地韧的增厚区域:在某些情况下,可触及质地韧的黏膜增厚区域,但无明确肿块。
- 出现几率:较少见(5%-10%)
- 质地韧的增厚区域:在某些情况下,可触及质地韧的黏膜增厚区域,但无明确肿块。
实验室与影像学特征
-
组织活检:
- 病理检查:通过组织活检获取病理标本,显微镜下观察到上皮全层异型增生,无固有层浸润。
- 阳性率:高(80%-90%)
- 病理检查:通过组织活检获取病理标本,显微镜下观察到上皮全层异型增生,无固有层浸润。
-
影像学检查:
- CT/MRI:用于评估病变范围及其对周围结构的影响。影像学表现通常为局部黏膜增厚、斑块形成等。
- 异常率:较高(60%-80%)
- CT/MRI:用于评估病变范围及其对周围结构的影响。影像学表现通常为局部黏膜增厚、斑块形成等。
-
内镜检查:
- 内镜下观察:内镜检查可以直观地观察到黏膜颜色变化、溃疡形成及局部黏膜增厚等情况。
- 异常率:高(70%-90%)
- 内镜下观察:内镜检查可以直观地观察到黏膜颜色变化、溃疡形成及局部黏膜增厚等情况。
参考文献
- 《Oral Cancer: Etiology, Pathogenesis and Treatment》
- 《WHO Classification of Head and Neck Tumours》(第4版)
- 《Oral and Maxillofacial Pathology》(第4版)
请注意,以上信息基于现有医学文献整理而成,并侧重于从临床角度探讨该疾病的定义、成因及其病理生理过程。对于具体的诊断标准、治疗方法等内容,请咨询专业医生以获得个性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