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与脊柱相关的情况Unspecified Conditions associated with the spine
编码FB1Z
关键词
索引词Conditions associated with the spine、未特指的与脊柱相关的情况、脊柱疾患、背部疾病
缩写脊柱状况、脊柱问题、脊椎病
别名脊柱相关病症、脊柱相关情况、脊柱不明原因病变、未明确脊柱问题、脊柱健康问题、脊柱未知状况
未特指的与脊柱相关的情况(FB1Z)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排除特异性脊柱疾病:通过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排除椎间盘突出症、脊柱骨折、脊柱感染(如结核)、肿瘤性疾病(如转移癌)、炎症性疾病(如强直性脊柱炎)等明确诊断的脊柱病变。
- 典型临床症状持续≥3个月:
- 脊柱区域(颈/胸/腰)疼痛伴活动受限
- 晨僵或静息后僵硬感(≥30分钟)
- 无明确神经根压迫体征(如节段性肌力下降或反射消失)
-
支持条件(临床与影像学依据):
- 影像学退行性改变(需满足至少2项):
- X线/CT显示椎间隙变窄(高度丢失≥15%)
- 骨赘形成(椎体边缘骨质增生≥2mm)
- MRI T2加权像椎间盘信号减低(Pfirrmann分级≥Ⅲ级)
- 生物力学异常:
- 动态X线显示椎体间角位移≥5°或平移≥3mm
- 表面肌电图显示脊柱旁肌群协调性异常(左右侧差异>20%)
- 影像学退行性改变(需满足至少2项):
-
阈值标准:
- 必须满足所有"必须条件"
- 符合≥2项"支持条件"可增强诊断确定性
二、辅助检查
-
影像学检查树:
脊柱评估
├── 初筛检查
│ ├── X线平片(正侧位+动力位)
│ └── 超声(肌肉/韧带评估)
├── 进阶检查
│ ├── CT(骨性结构细节)
│ └── MRI(软组织/神经结构)
└── 功能评估
├── 骨密度检测(DEXA)
└── 表面肌电图(sEMG) -
判断逻辑:
- X线动力位:
- 异常意义:椎体间异常活动提示动态稳定性丧失,排除需手术的脊柱不稳
- MRI Pfirrmann分级:
- Ⅲ级:髓核与纤维环分界模糊,椎间盘高度轻度丢失
- Ⅳ级:髓核信号接近纤维环,高度显著丢失
- 表面肌电图:
- 判断逻辑:双侧竖脊肌激活不对称>20%提示肌肉代偿性失衡
- X线动力位: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
炎症标志物:
- C反应蛋白(CRP):
- 异常值:>5 mg/L
- 意义:提示潜在炎症过程,需排查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
- 红细胞沉降率(ESR):
- 异常值:男性>15 mm/h,女性>20 mm/h
- 意义:持续升高需排除感染或肿瘤
- C反应蛋白(CRP):
-
骨代谢指标:
- 25-羟维生素D:
- 异常值:<20 ng/mL
- 意义:骨代谢紊乱可加速脊柱退变,需补充治疗
- 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
- 异常值:>20 μg/L
- 意义:提示骨重塑活跃,可能伴椎体微骨折
- 25-羟维生素D:
-
自身抗体:
- HLA-B27:
- 阳性意义:虽非诊断标准,但阳性者需加强监测炎性脊柱病进展
- HLA-B27:
-
血常规:
- 正常意义:
- 白细胞计数正常(4-10×10⁹/L)可排除感染
- 血红蛋白正常(男130-175 g/L,女120-150 g/L)降低肿瘤可能
- 正常意义:
四、诊断流程总结
-
核心诊断路径:
- 步骤1:通过症状+体征建立初步临床印象
- 步骤2:X线/MRI排除特异性脊柱疾病
- 步骤3:实验室检查排除系统性疾病
- 步骤4:功能评估(sEMG/动力位片)确认生物力学异常
-
鉴别要点:
- 与纤维肌痛鉴别:FB1Z有明确脊柱定位体征
- 与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鉴别:FB1Z无骶髂关节炎影像学改变
参考文献:
- 《脊柱退行性疾病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 2023)
- ACR《非特异性脊柱疼痛评估指南》(2022)
- 《骨科检查与功能评估》(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