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骨髓炎或骨炎Unspecified Osteomyelitis or osteitis
编码FB84.Z
关键词
索引词Osteomyelitis or osteitis、未特指的骨髓炎或骨炎、骨髓炎或骨炎、骨溃烂、骨炎性疾病、骨化脓性炎症、OM[骨髓炎]、骨趾炎、骨感染NOS、骨骼感染NEC、骨炎、骨炎NOS [possible translation]、骨髓炎NOS [possible translation]、骨炎NOS、骨髓炎NOS
缩写OM、OsteoM
别名骨头感染、骨骼炎症、骨髓感染、慢性骨髓炎-未特指、急性骨髓炎-未特指、血源性骨髓炎-未特指
未特指的骨髓炎或骨炎(FB84.Z)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 金标准:
- 骨组织活检培养阳性:在无菌条件下获取病变骨组织标本,分离培养出病原微生物(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阴性杆菌等),是确诊的核心依据。
- 分子病理学证据:骨活检组织病理显示典型的三联征(死骨形成、骨膜新生骨、肉芽组织包裹)。
-
必须条件:
- 典型影像学表现:
- X线/CT显示骨质破坏(虫蚀样改变)、骨膜反应或死骨形成。
- MRI呈现T1低信号、T2高信号伴强化(敏感性>95%)。
- 持续性局部炎症:
- 病变部位压痛+肿胀+皮温升高,病程>2周。
- 典型影像学表现:
-
支持条件:
- 实验室炎症标志物:
- CRP >50 mg/L 或 ESR >30 mm/h(活动性感染阈值)。
- 微生物间接证据:
- 血培养阳性(急性期敏感性40%-60%)。
- 窦道分泌物培养阳性(需排除皮肤定植菌污染)。
- 风险因素:
- 糖尿病/免疫抑制状态 + 近期骨科手术/开放性骨折史。
- 实验室炎症标志物:
二、辅助检查
-
检查项目树:
mermaid graph TD A[疑似骨髓炎] --> B(一级筛查) A --> C(二级确诊) A --> D(三级评估) B --> B1[血常规+CRP+ESR] B --> B2[X线平片] C --> C1[MRI] C --> C2[CT扫描] C --> C3[骨活检培养] D --> D1[核素骨扫描] D --> D2[PET-CT] D --> D3[超声引导穿刺] -
判断逻辑:
- X线平片:
- 早期(<2周):软组织肿胀为唯一表现,阴性不能排除诊断。
- 晚期:骨质破坏+骨膜反应=特异性>80%。
- MRI:
- T1低信号(骨髓水肿)+T2高信号(炎症)=敏感性95%-100%,是早期诊断金标准。
- 环形强化脓肿壁=特异性>90%。
- CT:
- 骨皮质缺损+微小死骨检出率高于X线,用于手术规划。
- 骨活检:
- 培养阳性可确诊并指导抗生素选择;阴性需结合PCR检测。
- X线平片: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 异常值 | 临床意义 | 处理建议 |
---|---|---|---|
CRP | >50 mg/L | 活动性细菌感染标志,水平与炎症严重度正相关 | 每48小时监测,指导抗生素疗程 |
ESR | >30 mm/h | 非特异性炎症指标,慢性骨髓炎可持续升高 | 结合CRP判断疾病活动性 |
白细胞计数 | >10×10⁹/L + 核左移 | 急性期敏感指标,慢性期可能正常 | 急性期需静脉抗生素治疗 |
血培养 | 阳性(尤其急性期) | 提示血行播散,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常见 | 立即根据药敏调整抗生素 |
骨活检培养 | 阳性 | 确诊金标准,检出率60%-80% | 指导靶向抗生素治疗≥6周 |
PCT | >0.5 ng/mL | 细菌性感染特异性高于CRP,>2 ng/mL提示重症感染 | 评估脓毒症风险 |
四、诊断流程要点
- 急性疑似病例:
- 首选MRI(48小时内)+ 血培养 + CRP,避免延误治疗。
- 慢性或术后病例:
- 必须行骨活检培养,区分感染与假体松动。
- 儿童患者:
- 优先选用超声/MRI(无辐射),警惕骨骺损伤风险。
权威参考文献:
- IDSA《骨骼和关节感染诊断与管理指南》(2013)
- 《中华骨科杂志》骨髓炎诊疗专家共识(2020)
- Radiology: 骨髓炎影像学诊断标准(2022)
注:所有数据基于最新临床指南,具体诊疗需结合患者个体化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