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后腕关节或手骨关节炎Post traumatic osteoarthritis of wrist or hand
编码FA02.1
关键词
索引词Post traumatic osteoarthritis of wrist or hand、创伤后腕关节或手骨关节炎、Posttraumatic osteoarthritis of wrist or hand [No translation available]
同义词Posttraumatic osteoarthritis of wrist or hand
缩写PTA、创伤后关节炎
别名创伤后腕关节炎、创伤后手骨关节炎、外伤性腕关节炎、外伤性手骨关节炎、损伤性腕关节炎、损伤性手骨关节炎
后配组 注:后配组是ICD-11中的组合模式,通过补充内容更精准描述疾病特征或致病原因。此处非完整版本,详细可自行查阅ICD11官网
位侧
--单侧,未特指--左侧--双侧--右侧发生部位
XA62V5 手关节
XA7KA0第五掌指关节XA0BF5无名指近端指间关节XA3M83第一掌指关节XA9YH1第二掌指关节XA4175小指近端指间关节XA0LT5无名指远端指间关节XA6L43拇指指间关节XA1DN6示指近端指间关节XA3NW6中指近端指间关节XA86T5掌指关节XA4U75手指远端指间关节XA0E90腕骨间关节XA1928小指远端指间关节XA15C8中指远端指间关节XA9DN6掌间关节XA7XA8第四掌指关节XA1307手指近端指间关节XA4AS7腕中关节XA6KB0食指远端指间关节XA3MB4腕骨关节XA6HB0第三掌指关节XA9291手指间关节XA0JX0腕掌关节XA64C3 腕关节
XA78S6桡尺远端关节XA0P38桡腕关节临床表现
XA0P38创伤后慢性疼痛XA0P38结构改变引起的慢性继发性肌肉骨骼疼痛XA0P38持续炎症引起的慢性继发性肌肉骨骼疼痛创伤后腕关节或手骨关节炎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因说明
临床与医学定义
创伤后腕关节或手骨关节炎(Posttraumatic osteoarthritis of wrist or hand)是一种继发性关节炎,其发生是由于腕关节或手部受到急性创伤(如骨折、脱位等),导致关节结构损伤和功能障碍。这种类型的骨关节炎主要影响到腕关节及其周围的手部小关节,造成软骨退化变性和继发性软骨增生、骨化为主要病理特征,引起持续性的关节疼痛、活动受限以及僵硬。
病因学特征
-
直接创伤机制:
- 关节内骨折、脱位或其他形式的严重创伤,导致关节面不平整,软骨下骨暴露。
- 未及时复位或修复不良,使得关节表面失去正常的平滑度,增加了摩擦力,加速了关节软骨的磨损。
-
生物力学改变:
- 创伤后的解剖结构异常,如韧带撕裂未愈合,导致关节稳定性下降,增加局部应力集中区域。
- 长期不当的负荷分配可引发关节囊、滑膜组织炎症反应,进一步损害关节健康。
-
慢性炎症因素:
- 损伤初期的急性炎症如果未能得到妥善处理,可能演变为慢性炎症状态,促进软骨降解酶活性上升,加快软骨基质分解过程。
- 炎症介质释放亦会刺激血管新生及纤维组织形成,加重关节内部环境恶化。
-
遗传易感性:
- 个体间对于创伤恢复能力存在差异,部分人群因遗传背景原因更容易发展成创伤后关节炎。
- 基因多态性可能影响软骨细胞代谢途径、免疫应答强度等方面,从而影响疾病进程。
病理机制
-
关节软骨退化:
- 初始创伤事件破坏了关节软骨完整性,减少了对机械力缓冲作用。
- 随着时间推移,受损部位逐渐扩展至邻近正常软骨区域,直至整个关节面均出现不同程度退行性变化。
-
骨赘形成与硬化:
- 在软骨边缘或骨端形成新的骨质增生,即所谓的“骨刺”,它们通常出现在承重面或者受压点附近。
- 骨髓腔内压力增高促使新骨生成,表现为皮质骨密度增加及松质骨微结构重塑。
-
滑膜炎症:
- 受损关节中滑膜层常伴有轻至中度炎细胞浸润,分泌过多液体积聚于关节腔内,产生肿胀感。
- 滑液成分发生变化,不利于维持润滑效果,加剧了磨损速度。
临床表现
- 症状特征:
- 疼痛:最为常见且持久的症状之一,起初可能是间歇性发作,但随着病情进展而变得更为频繁且剧烈。
- 活动受限:患者可能会发现进行某些特定动作时感到困难,例如握拳、旋转手腕等。
- 关节僵硬:特别是在早晨起床时或长时间静止不动之后更为明显。
- 畸形:晚期病例可能出现关节变形,外观上可见到结节状突起或手指偏斜。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创伤后腕关节或手骨关节炎是一种复杂的疾病,涉及多种致病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准确诊断需结合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及影像学评估来完成。
参考文献:以上内容基于现有医学资料整理,具体包括但不限于《即时问医生》、《寻医问药网》等公开发布的相关文章。请注意,尽管这些资源提供了宝贵的信息来源,但在实际应用时仍建议咨询专业医师以获取个性化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