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继发性神经发育综合征Unspecified Secondary neurodevelopmental syndrome
编码6E60.Z
关键词
索引词Secondary neurodevelopmental syndrome、未特指的继发性神经发育综合征、继发性神经发育综合征、不可归类在精神和行为障碍的健康状况引起的神经发育综合征
缩写未特指继发性神经发育综合征、NOS-SecondaryNeurodevelopmentalSyndrome
别名未特指继发性神经发育障碍、未明确原因的继发性神经发育问题、不明原因的继发性神经发育综合征、Unspecified-Secondary-Neurodevelopmental-Disorder
后配组 注:后配组是ICD-11中的组合模式,通过补充内容更精准描述疾病特征或致病原因。此处非完整版本,详细可自行查阅ICD11官网
具有病因
6A06 刻板性运动障碍
6A06.Z未特指的刻板性运动障碍6A06.1刻板性运动障碍伴自伤6A06.0刻板性运动障碍不伴自伤6A06.0发展性运动协调障碍6A06.0其他特指的神经发育障碍6A06.0未特指的神经发育障碍6A03 发育性学习障碍
6A03.0发育性学习障碍伴阅读受损6A03.1发育性学习障碍伴书面表达受损6A03.Z未特指的发育性学习障碍6A03.2发育性学习障碍伴数学受损6A03.3发育性学习障碍伴其他特指的学习受损6A01 发育性言语或语言障碍
6A01.23发育性语言障碍,伴其他特指的语言受损6A01.21发育性语言障碍主要伴表达性语言受损6A01.Y其他特指的发育性言语或语言障碍6A01.Z未特指的发育性言语或语言障碍6A01.0发育性语音障碍6A01.1发育性言语流畅障碍6A01.20发育性语言障碍伴感受性和表达性语言受损6A01.22发育性语言障碍主要伴语用语言受损6A01.2发育性语言障碍6A02 孤独症谱系障碍
6A02.0孤独症谱系障碍不伴智力发育障碍,伴轻度或不伴功能性语言受损6A02.2孤独症谱系障碍不伴智力发育障碍,伴功能性语言受损6A02.3孤独症谱系障碍伴智力发育障碍,伴功能性语言受损6A02.5孤独症谱系障碍伴智力发育障碍,伴功能性语言缺失6A02.Y其他特指的孤独症谱系障碍6A02.Z未特指的孤独症谱系障碍6A02.1孤独症谱系障碍伴智力发育障碍,伴轻度或不伴功能性语言受损6A00 智力发育障碍
6A00.3智力发育障碍,极重度6A00.4智力发育障碍,暂定6A00.0智力发育障碍,轻度6A00.2智力发育障碍,重度6A00.Z未特指的智力发育障碍6A00.1智力发育障碍,中度6A05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6A05.1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主要表现为多动-冲动6A05.0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6A05.2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联合表现6A05.Y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其他特指的表现6A05.Z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表现未特指未特指的继发性神经发育综合征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因说明
临床与医学定义
未特指的继发性神经发育综合征(ICD-11编码:6E60.Z)是继发于非精神和行为障碍的一类神经发育异常。这类综合征表现为神经发育过程中出现的功能缺陷,但其具体特征不足以符合任何特定类型的神经发育障碍的诊断标准。它通常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遗传、先天或围产期损伤、代谢性疾病等,导致患者在认知、语言、运动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发展迟缓或其他异常表现。
病因学特征
-
遗传因素:
- 遗传突变或染色体结构异常可能直接干扰大脑及神经系统正常发育过程,如某些基因突变可影响到神经元迁移、突触形成及其功能连接,从而引发一系列神经发育障碍。
-
先天性和围产期损伤:
- 胎儿时期或新生儿早期遭遇的有害事件,比如宫内感染(如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感染)、缺氧窒息、颅内出血、早产或者低出生体重等状况,都可能导致脑部发育受损,进而产生长期神经功能问题。
-
代谢性疾病:
- 某些代谢紊乱状态,特别是那些影响能量供应或物质代谢途径的疾病,可以对大脑发育造成负面影响。例如,苯丙酮尿症因苯丙氨酸代谢障碍而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导致智力低下等症状。
-
环境因素:
- 孕妇在怀孕期间暴露于有毒化学物质(如重金属、农药)或有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也可能间接影响胎儿的大脑发育,造成神经发育障碍。
-
中枢神经系统结构性病变:
- 包括脑肿瘤、脑炎、脑膜炎以及脑外伤等情况,均能通过物理性损伤或炎症反应破坏大脑结构,干扰神经信号传导路径,从而导致相应的神经发育问题。
病理机制
-
神经元迁移异常:
- 在胚胎期大脑皮层中,新生神经元需要按照预定轨迹从生发区向目标区域移动;如果这一过程受到阻碍,则会导致不同类型的大脑皮质异位症,影响大脑功能区正确建立。
-
突触可塑性改变:
- 神经元间连接模式及其动态调整对于学习记忆等功能至关重要。某些条件下,如慢性应激反应或特定遗传背景,可能会干扰正常的突触形成与修剪过程,打破原有平衡状态,影响个体智力发展及行为调控能力。
-
神经递质系统失调:
- 关键神经递质(如多巴胺、血清素)水平失衡会干扰情绪调节、动机驱动等方面的表现。例如,在某些代谢性疾病中观察到的神经递质浓度变化与其相关的行为异常密切相关。
-
髓鞘化延迟:
- 髓鞘作为包裹在轴突外围的一层脂质结构,能够加速电信号传输速度并提高神经网络效率。若其形成过程被阻碍,则可能导致信息传递速率降低,表现出动作迟缓等症状。
临床表现
-
认知功能受损:
- 记忆力减退、注意力集中困难、学习能力低下等问题较为常见。
-
言语与语言障碍:
- 发音不清晰、词汇量贫乏、语法结构简单甚至完全丧失口语交流能力等情况均可能发生。
-
运动协调障碍:
- 肌肉力量减弱、步态异常、精细动作执行不佳等症状也时常出现在此类患者身上。
-
行为特征:
- 可能表现为社交互动困难、重复刻板动作等。
参考文献:ICD-11分类系统、相关遗传学及神经生物学研究论文、专业医学教科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