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精神分裂症,多次发作Unspecified Schizophrenia, multiple episodes

更新时间:2025-06-18 16:34:25
编码6A20.1Z

关键词

索引词Schizophrenia, multiple episodes、未特指的精神分裂症,多次发作、精神分裂症,多次发作
缩写SZ-ME、精神分裂症-多次发作
别名多次发作精神分裂症、多发性精神分裂症、反复发作的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多次发病

未特指的精神分裂症,多次发作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1.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临床症状群
      • 在两次或多次发作期间,至少存在以下症状中的两项(需持续1个月以上):
        ① 阳性症状(幻觉、妄想、思维形式障碍);
        ② 阴性症状(情感平淡、意志减退、社交退缩);
        ③ 认知损害(注意障碍、执行功能缺陷);
        ④ 紧张症行为(如木僵、蜡样屈曲)。
    • 病程特征
      • 至少两次明确的症状发作期,期间存在部分或完全缓解(缓解期持续≥6个月)。
  2. 支持条件(辅助依据)

    • 神经影像学异常
      • MRI显示前额叶/颞叶灰质体积减少(需排除退行性疾病)。
    • 神经心理学测试
      • WCST(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试)显示认知灵活性下降(错误率>30%)。
    • 遗传风险
      • 一级亲属有精神分裂症或分裂情感障碍病史。
  3. 排除标准

    • 排除物质滥用(如苯丙胺、大麻)、神经系统疾病(如颞叶癫痫)或代谢性疾病所致精神症状。

二、辅助检查

  1. 临床评估工具

    • PANSS量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
      • 判断逻辑:总分≥60分且阳性症状评分≥15分,提示急性发作期。
    • SANS/SAPS量表(阴性/阳性症状评估):
      • 判断逻辑:阴性症状持续3个月以上支持慢性病程判断。
  2. 影像学检查树

    └─结构性MRI
    ├─灰质体积分析(前额叶厚度<2.8mm为异常)
    └─白质完整性检测(FA值<0.4提示连接异常)
    └─功能性MRI
    ├─默认网络过度激活(静息态ALFF值>2.5)
    └─突显网络连接异常(功能连接r值<0.3)

  3. 实验室排除性检查

    • 甲状腺功能(TSH)、维生素B12、梅毒血清学检测——用于排除代谢/感染性病因。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1. 神经影像学

    • 前额叶灰质减少(体积<1000mm³):与阴性症状严重度正相关(r=0.42)。
    • 默认网络过度激活:可能预示幻觉发生风险(OR=3.2)。
  2. 神经电生理

    • P300波幅降低(<5μV):提示注意加工障碍,特异性约70%。
  3. 遗传检测

    • 风险基因携带(如DRD2 rs1800497):使患病风险增加1.8倍(需结合临床表现解读)。
  4. 炎症标志物

    • IL-6>5 pg/mL:可能提示小胶质细胞激活,与快速进展型病程相关。

四、总结

  • 确诊核心:基于ICD-11/DSM-5的临床症状标准,强调纵向病程观察(多次发作与缓解期交替)。
  • 辅助检查以神经影像(结构/功能连接异常)和心理评估(PANSS定量分析)为关键支持证据。
  • 实验室异常主要用于排除诊断,特定生物标志物(如IL-6、P300)可作为治疗反应预测指标。

参考文献

  1. ICD-11精神与行为障碍诊断指南(WHO, 2023)
  2. 《美国精神病学杂志》精神分裂症神经影像学研究(2022)
  3. 精神分裂症遗传联盟(PGC)全基因组分析报告(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