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精神分裂症,首次发作Unspecified Schizophrenia, first episode
编码6A20.0Z
关键词
索引词Schizophrenia, first episode、未特指的精神分裂症,首次发作、精神分裂症,首次发作
缩写SZ-FA、首发精神分裂症
别名初次发病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首发病、初发精神分裂、首次发病精神分裂
未特指的精神分裂症,首次发作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 金标准(确诊依据)
- 临床症状持续≥1个月:需同时满足以下核心症状组合:
- 阳性症状:至少存在1项(妄想、幻觉或言语紊乱)
- 阴性症状:至少存在1项(情感平淡、意志减退或社交退缩)
- 临床症状持续≥1个月:需同时满足以下核心症状组合:
-
必须条件(确诊核心)
- 排除性诊断:
- 症状非由物质滥用(如可卡因、苯丙胺)、神经系统疾病(如脑肿瘤、癫痫)或代谢障碍(如甲状腺功能异常)引起
- 排除心境障碍(如双相障碍伴精神病性特征)
- 功能损害:
- 社会/职业功能显著下降(如工作能力丧失、人际交往中断)
- 排除性诊断:
-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
- 病程特征:
- 首次发作年龄15-35岁(高峰期为18-25岁)
- 前驱期症状≥6个月(如社交回避、怪异信念)
- 神经认知缺陷:
- 至少2项认知域受损(注意力、工作记忆或执行功能,经标准化测试证实)
- 病程特征:
二、辅助检查
-
检查项目树
mermaid graph TD A[首次精神病性发作评估] --> B{核心症状筛查} B --> C[阳性症状: PANSS量表] B --> D[阴性症状: SANS量表] A --> E{排除性检查} E --> F[毒理学筛查] E --> G[脑部MRI] E --> H[甲状腺功能+T3/T4] A --> I{功能评估} I --> J[SOFAS功能量表] I --> K[认知测试: MCCB成套测验] -
判断逻辑
- PANSS量表:
- ≥4分(单项)的妄想/幻觉/思维形式障碍,支持阳性症状
- 脑部MRI:
- 侧脑室扩大(>95%同龄人群)或海马体积缩小(<第5百分位)提示生物标志物
- MCCB测验:
- ≥1.5个标准差低于常模的认知域,支持认知缺陷诊断
- PANSS量表:
三、实验室参考值及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 正常参考值 | 异常意义 |
---|---|---|
血清催乳素 | 男:2-18 ng/mL 女:3-25 ng/mL |
>35 ng/mL提示抗精神病药物副作用(如利培酮),需调整剂量或换药 |
炎症标志物 | CRP <5 mg/L IL-6 <5 pg/mL |
CRP>10 mg/L或IL-6>15 pg/mL提示神经炎症,可能加重阴性症状 |
神经丝轻链蛋白 | <880 pg/mL(脑脊液) | >1000 pg/mL提示神经元损伤,与认知衰退正相关 |
HLA分型 | - | HLA-DRB103/DQB102阳性者更易出现自身免疫介导的精神病性症状 |
EEG检查 | α波主导(8-13 Hz) | θ/δ慢波增多(>20%总功率)提示皮质-丘脑回路功能障碍 |
四、诊断流程要点
- 首次评估:
- 优先完成毒理学筛查及甲状腺功能检测(24小时内)
- 若MRI显示基底节钙化,需排除Fahr病
- 症状监测:
- 阳性症状需每日记录频率/强度(使用PSYRATS量表)
- 阴性症状评估间隔≥2周(避免药物干扰)
- 治疗响应预测:
- 基线催乳素>30 ng/mL者,奥氮平疗效更佳
- MCCB执行功能得分<35分者,需联合认知矫正治疗
权威依据:
- DSM-5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APA, 2013)
- ICD-11精神分裂症操作标准(WHO, 2019)
- 《精神分裂症生物学标志物共识》(Schizophrenia Bulletin, 2022)
- 《首发精神病评估指南》(NICE CG178,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