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挥发性吸入剂有害性使用模式Unspecified Harmful pattern of use of volatile inhalants

更新时间:2025-06-18 20:55:00
编码6C4B.1Z

关键词

索引词Harmful pattern of use of volatile inhalants、未特指的挥发性吸入剂有害性使用模式、挥发性吸入剂有害性使用模式、挥发性吸入剂单次有害性使用 [possible translation]、溶剂滥用 [possible translation]、挥发性吸入剂单次有害性使用、溶剂滥用
缩写VSMU、Volatile-Solvent-Misuse-Unspecified
别名吸胶水、吸白电油、吸天那水、吸油漆稀释剂

(6C4B.1Z)未特指的挥发性吸入剂有害性使用模式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1.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物质使用行为模式
      • 持续或反复使用挥发性吸入剂(如有机溶剂、气雾剂),导致显著临床损害或痛苦。
      • 符合ICD-11物质使用障碍核心特征:控制能力受损、社会功能退化、高风险使用行为(12个月内≥2项症状)。
    • 暴露证据
      • 生物样本(血/尿)检出特异性代谢物(如尿马尿酸>2.5 g/g肌酐提示甲苯暴露)。
  2. 支持条件(临床依据)

    • 急性中毒表现
      • 欣快感→意识模糊→共济失调三联征(发生率>70%)。
      • 呼吸急促(RR>20次/分)伴心动过速(HR>100次/分)。
    • 慢性神经损伤表现
      • 认知功能损害(MoCA评分<26分)。
      • 周围神经病变(神经传导速度下降>20%)。
    • 器官损伤标志
      • 肝肿大伴ALT>40 U/L(慢性使用者阳性率60%-80%)。
      • 代谢性酸中毒(动脉血pH<7.35)。
  3. 阈值标准

    • 满足"必须条件"中物质使用行为模式+暴露证据即可确诊。
    • 若无生物样本证据,需同时满足:
      • 典型急性中毒三联征。
      • 至少1项慢性损伤表现(认知损害/器官损伤)。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体系] --> B[临床评估] A --> C[实验室检测] A --> D[影像学检查] B --> B1(物质使用史访谈) B --> B2(精神量表评估) C --> C1(血尿毒物筛查) C --> C2(肝肾功能检测) C --> C3(血气分析) D --> D1(脑MRI) D --> D2(神经传导检查) D --> D3(心电图)

判断逻辑

  1. 物质使用史访谈

    • 重点:使用频率/剂量/物质类型(如甲苯/正己烷)
    • 阳性结果:自述无法控制使用行为(指向诊断必须条件)
  2. 脑MRI

    • 异常表现:脑白质T2高信号/小脑萎缩
    • 判断逻辑:
      • 白质病变+慢性使用史→支持神经毒性诊断
      • 小脑萎缩+共济失调→排除遗传性共济失调
  3. 神经传导检查

    • 异常意义:运动神经传导速度<40 m/s提示轴索变性
    • 与尿2,5-己二酮联合:确认正己烷神经毒性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1. 毒物代谢物检测

    • 尿马尿酸>3.0 g/g肌酐
      • 意义:甲苯暴露的直接证据,浓度与暴露剂量正相关
      • 处理:立即终止暴露+碱化尿液促进排泄
    • 尿2,5-己二酮>5 mg/L
      • 意义:正己烷神经毒性标志物,预示轴索损伤风险
      • 处理:神经营养治疗+运动功能康复
  2. 肝功能指标

    • ALT>80 U/L且γ-GT>60 U/L
      • 意义:肝细胞损伤合并微粒体酶诱导(特异性86%)
      • 处理:停用吸入剂+保肝治疗(N-乙酰半胱氨酸)
  3. 血气分析

    • pH<7.30伴阴离子间隙>16 mmol/L
      • 意义:高阴离子间隙代谢性酸中毒(甲苯代谢特征)
      • 处理:静脉输注碳酸氢钠纠正酸中毒
  4. 心电图

    • QTc>500 ms
      • 意义:溶剂致心肌复极异常,室颤风险增加
      • 处理:心电监护+补镁补钾

四、诊断路径总结

  • 核心诊断:依赖物质使用行为模式+生物标志物证据(尿马尿酸/2,5-己二酮)。
  • 关键辅助检查:脑MRI评估神经损伤,神经传导检测确认周围神经病变。
  • 实验室警戒值
    • 尿马尿酸>3.0 g/g肌酐 → 急性毒性风险
    • QTc>500 ms → 心脏骤停风险

参考文献

  1. WHO《ICD-11精神与行为障碍诊断指南》(2019)
  2. Volkow ND. Neurobiological Advances from the Brain Disease Model of Addiction. N Engl J Med. 2016
  3. Linden CH. Volatile Substance Abuse. In: Goldfrank's Toxicologic Emergencies. 11th ed. McGraw Hi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