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成瘾行为所致障碍Unspecified Disorders due to addictive behaviours
编码6C5Z
关键词
索引词Disorders due to addictive behaviours、未特指的成瘾行为所致障碍
缩写未特指成瘾行为障碍、UDBA
别名成瘾行为障碍-未特指、不明成瘾行为障碍、未特指的成瘾行为障碍
未特指的成瘾行为所致障碍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行为控制障碍:
- 患者对特定行为(如购物、性行为、运动等)存在持续且无法控制的冲动(≥80%患者)。
- 明知行为会造成危害仍无法停止(ICD-11核心标准)。
- 功能损害:
- 行为导致显著的社会、职业或人际关系功能损害(≥70%患者)。
- 行为控制障碍:
-
支持条件(临床依据):
- 行为耐受性:
- 需增加行为频率/强度以获得同等满足感(阈值:行为时间占比≥30%/日)。
- 戒断症状:
- 行为中断后出现焦虑、烦躁或抑郁(持续≥24小时)。
- 时间持续性:
- 症状持续≥12个月(严重病例可缩短至≥6个月)。
- 行为耐受性:
-
阈值标准:
- 确诊需同时满足所有必须条件。
- 支持条件≥3项可强化诊断(尤其适用于非典型病例)。
二、辅助检查
-
临床评估树:
┌─ 结构化临床访谈
│ ├─ 症状筛查(如SCID-5)
│ └─ 功能损害评估(WHODAS 2.0)
├─ 神经心理学测试
│ ├─ 执行功能测试(WCST, Stroop)
│ └─ 决策能力测试(Iowa Gambling Task)
└─ 影像学检查(非必需)
├─ fMRI(奖赏通路评估)
└─ sMRI(脑结构分析) -
判断逻辑:
- 结构化访谈:
- 阳性结果:符合≥5项ICD-11行为成瘾症状条目。
- 需排除物质使用或双相障碍等共病。
- 神经心理学测试:
- WCST错误率≥40%提示执行功能障碍(特异性85%)。
- 影像学检查:
- fMRI显示伏隔核过度激活+前额叶抑制减弱,支持奖赏系统失调(敏感度60%)。
- 结构化访谈: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
神经生化指标:
- 皮质醇升高(>20 μg/dL晨间值):
- 意义:反映慢性应激状态,与行为冲动性正相关。
- 处理:建议减压干预+HPA轴功能评估。
- BDNF降低(<25 ng/mL):
- 意义:提示神经可塑性受损,常见于长期成瘾者。
- 皮质醇升高(>20 μg/dL晨间值):
-
神经电生理:
- EEG异常慢波(θ/δ波占比>30%):
- 意义:额叶功能抑制,关联决策障碍。
- EEG异常慢波(θ/δ波占比>30%):
-
影像学标志物:
- fMRI奖赏回路激活(腹侧纹状体ΔBOLD>2.5%):
- 意义:行为渴求的神经生物学证据。
- sMRI前额叶灰质减少(体积<正常值10%):
- 意义:支持认知控制能力退化。
- fMRI奖赏回路激活(腹侧纹状体ΔBOLD>2.5%):
四、总结
- 确诊核心:依赖临床症状(控制障碍+功能损害),排除物质或其他精神疾病。
- 辅助检查:以神经心理评估为主,影像学用于机制验证。
- 实验室价值:皮质醇/BDNF等指标辅助评估生理损害程度,非诊断必需。
参考文献:
WHO《ICD-11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
《中国成瘾行为防治指南》
JAMA Psychiatry神经影像学研究(2023)
Nature Neuroscience奖赏机制综述(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