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躯体不适或躯体体验障碍Unspecified Disorders of bodily distress or bodily experience
编码6C2Z
关键词
索引词Disorders of bodily distress or bodily experience、未特指的躯体不适或躯体体验障碍、躯体痛苦和躯体体验障碍
缩写WTSZ-De-Zhi-de-Qutishubushi-huo-QutiTiyan-Zhangai
别名不明原因的躯体不适、不明原因的躯体体验问题、未明确的躯体症状障碍、未分类的躯体不适障碍
未特指的躯体不适或躯体体验障碍 (6C2Z) 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
金标准:
- 综合性临床评估:通过结构化临床访谈(如SCID-5或ICD-11诊断访谈)结合病史采集,确认症状持续≥6个月且无法用器质性疾病或其他精神障碍解释。
-
必须条件:
- 核心症状群:
- 存在≥3个不同身体系统的持续症状(如疼痛、疲劳、胃肠道不适等),症状波动但总体持续≥6个月。
- 医学检查(实验室/影像学)未发现可解释症状的器质性病变证据。
- 功能损害:
- 症状导致社会、职业或其他关键领域功能显著下降(如工作缺勤率≥30%)。
- 排除标准:
- 排除物质滥用、神经系统疾病(如多发性硬化)、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器质性病因。
- 核心症状群:
-
支持条件:
- 心理行为特征:
- 健康焦虑量表(WI-7)评分≥12分
- 躯体症状严重度量表(PHQ-15)评分≥10分
- 病程特征:
- 症状与生活应激事件显著相关(如压力事件后症状加重≥50%)
- 存在"就医循环"行为(过去1年就诊≥5次且无明确诊断)
- 心理行为特征: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体系] --> B[初步筛查] A --> C[排除性检查] A --> D[心理评估] B --> B1(全血细胞计数) B --> B2(基础代谢检测) B --> B3(甲状腺功能) C --> C1(心电图) C --> C2(腹部超声) C --> C3(脑部MRI) D --> D1(PHQ-15量表) D --> D2(健康焦虑问卷) D --> D3(SCID-5访谈)
判断逻辑:
-
初步筛查:
- 全血细胞计数/甲状腺功能等正常 → 支持本病诊断
- 异常结果(如TSH>4.5mIU/L)→ 需转诊内分泌科排除器质性疾病
-
排除性检查:
- 所有影像学/心电图正常 → 强化本病可能性
- 发现明确器质病变(如MRI显示脑肿瘤)→ 立即终止本病评估
-
心理评估:
- PHQ-15≥15分 + WI-7≥15分 → 符合核心支持条件
- 量表分值与躯体症状严重度呈正相关(r>0.6)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 参考范围 | 异常意义 |
---|---|---|
C反应蛋白(CRP) | <5 mg/L | >10 mg/L提示炎症/感染,需排查类风湿或慢性感染 |
甲状腺功能 | TSH 0.4-4.5 mIU/L | TSH>5.0或<0.1提示甲减/甲亢,需排除内分泌疾病 |
血常规 | WBC 4-10×10⁹/L | 持续WBC>12×10⁹/L提示慢性感染或血液病 |
维生素D | >75 nmol/L | <50 nmol/L可加重疲劳症状,需补充治疗 |
心肌酶谱 | CK-MB<5 ng/mL | 升高提示心肌损伤,需紧急排除心血管疾病 |
关键结论:
- 所有实验室指标正常是诊断的必要前提
- 单项轻微异常(如偶发WBC 11×10⁹/L)需结合临床判断
- 2项及以上异常需优先排查器质性疾病
四、诊断流程总结
- 确诊路径:
- 满足必须条件 + 支持条件 ≥2项 + 实验室/影像学正常 → 确诊
- 鉴别要点:
- 与躯体症状障碍(DSM-5)区别:ICD-11更强调跨文化症状表现
- 与诈病鉴别:症状与继发获益无关
- 警示征象:
- 突发单一系统症状加重
- 实验室指标动态恶化
参考文献:
- WHO《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ICD-11)》
-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2013). DSM-5 Somatic Symptom Disorder Criteria
- Kroenke K, et al. (2007). The PHQ-15: Validity of a New Measure for Somatic Symptom Severity. Psychosomatic Medicine
- 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躯体症状障碍诊疗专家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