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幻剂依赖,早期完全缓解Hallucinogen dependence, early full remission

更新时间:2025-06-20 17:52:28
编码6C49.21

关键词

索引词Hallucinogen dependence, early full remission、致幻剂依赖,早期完全缓解
别名致幻剂依赖早期完全缓解、致幻剂依赖,早期完全缓解期、致幻剂成瘾早期完全缓解、致幻剂滥用早期完全缓解

后配组
注:后配组是ICD-11中的组合模式,通过补充内容更精准描述疾病特征或致病原因。此处非完整版本,详细可自行查阅ICD11官网

涉及药物
XM4SV9 致幻剂
XM7642赛洛西宾
XM9CL3麦角酰胺
XM1WW4右旋苯异丙胺
XM3Q37甲基苯丙胺
XM9T61二甲基色胺
XM1NA8中枢神经系统兴奋药,苯丙胺类
XM6RB6精神兴奋药,安非他明
XM78V1绿脓杆菌素
--亚甲基二氧甲基苯丙胺
XM50E4蝇覃醇
XM5JH5裸头草辛
XM9932精神兴奋药,咖啡因
XM5SB5丹酚A
XM9WX3蟾毒色胺
XM3C53安非他尼
XM5B49去氧麻黄碱
XM0T53麦斯卡林
XM6LD5右苯丙胺
XM5M84苯环利定
XM07Y4迷幻药
XM3E65苯丙胺(安非他明)
XM1PJ8鹅膏蕈氨酸
XM3WD9脱氧麻黄碱
XM6V10替苯丙胺
临床表现
6C49.6 某些特指的致幻剂所致精神或行为障碍
6C49.61致幻剂所致焦虑障碍
6C49.60致幻剂所致心境障碍
6C49.60致幻剂所致精神病性障碍
6C49.60致幻剂所致谵妄
关联情况
6C49.60致幻剂中毒

致幻剂依赖,早期完全缓解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特征说明

临床与医学定义

致幻剂依赖,早期完全缓解(ICD-11编码:6C49.21)是指个体曾经被诊断为致幻剂依赖,但经过治疗或干预(包括自我干预)后,在过去的 3至12个月 内未再使用致幻剂,且未出现与使用相关的精神或行为症状。此阶段表明患者已初步脱离药物使用,但仍需持续监测以巩固康复成果。


病因学特征

  1. 物质特性

    • 致幻剂是一类通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尤其是5-HT2A受体)引发感知、情绪或认知改变的物质,包括麦角酰二乙胺(LSD)、裸盖菇素(psilocybin)等。
  2. 成瘾机制

    • 长期使用可能导致神经适应性变化,主要表现为心理依赖。尽管 生理戒断症状通常不明显,但强烈的渴求感和习惯性用药行为可能使戒断复杂化。
  3. 风险因素

    • 社会心理压力、共病精神障碍(如抑郁症)、遗传易感性及多物质滥用史是主要风险因素。

病理机制

  1. 神经生物学基础

    • 致幻剂通过激活5-HT2A受体干扰正常神经信号传导,导致知觉扭曲。长期暴露 可能导致神经可塑性变化及功能代偿,部分影响可能在停药后持续存在。
  2. 行为模式

    • 依赖者可能陷入“渴求-使用-短暂满足”的循环,即使认知功能受损仍难以自主终止用药行为。
  3. 心理依赖

    • 主要表现为对致幻剂体验的强烈向往,常与逃避现实压力或追求特定心理状态相关。

临床表现

  1. 症状特征

    • 患者在 3至12个月 内未复发,但可能残留轻度认知功能减退或情绪调节障碍。部分患者对复吸风险保持高度警觉,尤其在应激事件中易出现短暂心理波动。
  2. 评估要点

    • 需定期评估药物使用史、社会功能恢复程度及精神共病情况,建议结合结构化访谈与标准化量表(如SUDOS-C)进行多维评估。

参考文献:《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版》(ICD-11);《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相关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及临床指南。

请注意,上述内容基于当前可获得的信息进行了整理总结,具体诊疗请遵循专业医生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