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MA或相关药物(包括MDA)有害性使用,间断性Harmful use of MDMA or related drugs, including MDA, episodic
编码6C4C.10
关键词
索引词Harmful use of MDMA or related drugs, including MDA, episodic、MDMA或相关药物(包括MDA)有害性使用,间断性、摇头丸或相关药物有害性使用,间断性
同义词Harmful use of ecstasy or related drugs, episodic
缩写MDMA、MDA
别名迷魂药、XTC、快乐丸、爱他死、E丸、Ecstasy
后配组 注:后配组是ICD-11中的组合模式,通过补充内容更精准描述疾病特征或致病原因。此处非完整版本,详细可自行查阅ICD11官网
涉及药物
--右旋苯异丙胺XM3Q37 甲基苯丙胺
XM9932精神兴奋药,咖啡因XM9932中枢神经系统兴奋药,苯丙胺类XM9932精神兴奋药,安非他明XM9932安非他尼XM9932去氧麻黄碱XM9932右苯丙胺XM9932迷幻药XM9932苯丙胺(安非他明)XM9932脱氧麻黄碱XM9932替苯丙胺临床表现
6C4C.7 某些特指的MDMA或相关药物所致精神或行为障碍,包括MDA
6C4C.70MDMA或相关药物(包括MDA)所致心境障碍6C4C.71MDMA或相关药物所致焦虑障碍6C4C.71MDMA或相关药物(包括MDA)所致精神病性障碍6C4C.71MDMA或相关药物(包括MDA)所致谵妄关联情况
6C4C.71MDMA或相关药物(包括MDA)中毒MDMA或相关药物(包括MDA)有害性使用,间断性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因说明
临床与医学定义
MDMA或相关药物(包括MDA)有害性使用,间断性(ICD-11编码:6C4C.10),是一种间歇性或发作性地使用MDMA(摇头丸)或相关苯丙胺类物质(如MDA)的行为模式。这种使用模式对个体的躯体健康或精神状态造成了显著损害,并且可能通过用户的行为问题对其他人的健康造成伤害。若间断性使用行为持续至少12个月,则可归类为此诊断。
病因学特征
-
物质特性与作用机制:
- MDMA作为苯丙胺类衍生物,通过促进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血清素等神经递质的释放及再摄取抑制,引发兴奋、情绪高涨和共情增强。
- 长期使用可导致血清素能神经元功能异常,与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相关。
- MDA作为独立药物或MDMA的代谢产物,兼具中枢兴奋和致幻作用,其神经毒性及心血管毒性需特别关注。
-
生理与病理诱因:
- 急性中毒:高剂量摄入可能导致高热、心律失常、横纹肌溶解及多器官衰竭。
- 器官损伤:长期使用与肝肾功能异常、心肌细胞损伤相关。
- 给药风险:注射途径可能引发局部感染或血液传播疾病(如HIV、肝炎)。
-
社会心理因素:
- 使用动机常涉及社交情境中的压力缓解、感官体验追求或情感逃避。
- 娱乐场景(如电子音乐活动)可能增加群体性暴露风险。
病理机制
-
中枢神经系统影响:
- 血清素转运体密度降低及轴突末端损伤,导致情绪调节和认知功能受损。
- 前额叶皮层及海马体神经元结构改变,可能影响决策能力和记忆。
-
心血管系统损害:
- 交感神经过度激活引发持续性心动过速、高血压及心肌耗氧量增加。
- 内皮功能障碍可能参与远期心血管风险。
-
代谢与免疫异常:
- 体温调节紊乱及电解质失衡可诱发急性并发症。
- 免疫抑制状态与感染易感性增加相关。
临床表现
-
急性症状:
- 过度觉醒、高热、磨牙症、恶心/呕吐、运动协调障碍。
- 重症病例可能出现急性肾损伤、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或恶性高热综合征。
-
慢性影响:
- 持续性焦虑、情绪波动、执行功能下降(如工作记忆、注意力)。
- 冲动行为、人际关系冲突及社会功能受损。
请注意,以上信息基于当前可获得的权威资料整理而成,旨在提供一个全面理解MDMA及相关物质滥用对人体健康潜在危害的基础框架。对于具体个案评估及处理,请咨询专业医护人员。
